古语曾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初始甚以为然,但后来却改了看法,觉得应为:书,非催不能读也。若说缘由,自身就是例证。
上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报家门,说是市图书馆的。我一听市图书馆,心里立时发了毛,是不是催书呢?
自己从市图书馆借的书已经过了几个月没还,若按以前的规定,早过了还书期限。书刚从图书馆借回来那段时间,自己还能坚持一天看几页,后来一忙别的,就断断续续读了,再后来就没怎么再读了。要不是图书馆打这个电话,自己甚至忘了那几书的存在。这几天一定抓紧看完,如果催的紧的话,不看完也要抓紧还上。
什么?我参加那个读书活动获奖了,还要我抽时间去图书馆领取证书和奖品?
哦,想起来了,那是三个月前去借书时,看到图书馆举行了一个“我爱阅读"读书诵读活动。我和孩子都参加了。孩子朗诵的是一篇课文《画杨桃》,读的抑扬顿错,声情并茂。但因是第一次录,反复几次,影响了效果,也影响了孩子的心情。孩子说,他的也许没太大希望了,重点保我的吧。我则诵读了自己写的一篇文《来日,并不方长》:
人,不是生而知之,一些道理,往往是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才会慢慢知道的。
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一些未了的心愿,因为这呀那的原因,认为日子还长,一转眼竟来不及了。有时还会遇到一些猝不及防的变故,或让人扼腕叹息,或让人捶胸顿足,或让人痛在内心,甚至成为永远的痛。
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来日,其实并不方长!
外甥自小喜欢写写画画,画什么像什么,应该是天生禀赋。父亲说,啥时给姥爷画张像吧。外甥说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怕是画不像,还是等等吧。后外甥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放假回来,父亲又说,啥时能给姥爷画张像呀。外甥说,才刚刚接触专业学习,怕是画不好,还是再等等吧。外甥学习非常刻苦,成绩突出,还到新加坡、香港等地选学交流。外甥终于学成归来,自信满满,想帮父亲了却心愿,给他画一张既像又好的画像,但父亲却已走了。
作为李氏子孙,父亲一直想到老子故里拜拜祖。我们县与老子故里相邻,相距不过百八公里。父亲年岁大了,我们不放心他一人去。我对父亲说,等等吧,有机会我陪你去。于是父亲就开始了等待,一直等到他走了。
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此,我非常认同,也常常多带孩子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孩子小时,因要抱着背着扛着,嫌累不愿去。一转眼,孩子长高了,到了旅游收费的年龄,家里开销大,手头紧张,嫌花费多不想去。又过了几年,收入增加了,手头也宽裕了,可孩子学习紧张,又没了时间去。再后来,孩子慢慢长大了,却不愿跟我们一起去了。
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却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选择、等来了后悔、等来了遗憾。
什么才是真正的拥有?一念既起,拼尽心力当下完成,那一刻,才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
人生无常。也许我们本来以为信心十足满有把握的可以抓到的机会,一瞬间却消逝了,并且万劫不复;也许我们本来以为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可以实现的心愿,一转眼却错过了,并且永不再来。
来日方长,终究长不到白发苍苍。
来日,真的并不方长!
说实在话,我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孩子给我纠正了几次,自己才算满意。或许是因为文章本身的原因,当天就获得了30多个赞,并且每天都有增长。
大概一个星期后,图书馆通知我通过了初审,还给了一支笔和一个小记事本作为纪念品。我把念品送给了孩子,肯定了他的付出,说要不是他给我把关纠正读音,我又咋能通过初审?孩子欢欣鼓舞的,很是欢喜。
孩子说,初审后还有评选,评上了还有奖品呢!于是就天天盼,天天问,得到的却都是一个结果。一个月过去了,孩子偶尔还会问一问。又一个月过去了,孩子也许觉得没什么希望,就懒得问了。
我和孩子一样,以为没了下文,也就渐渐淡忘了。
今天,突然接到市图书馆的通知,我既觉意外又感惊喜。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时,孩子甚为惊喜,想立即赶到图书馆。
又有好久没去读书了。我和孩子商定,这个周六我们一块去图书馆读书。
孩子特意提醒我说,可别忘了领奖品!我说,我们还有几本没还的书。
借的书还没有读完呢,走,读书去!
书,非催不能读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