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一、今日收获
昨晚小朋友有点闹,5点多醒来就睡不着了,转而开始思考备课内容,今早上看到臻臻姐的朋友圈,说自己是差不多小姐,做比完美重要,开始思考,作为课程重点是理清逻辑,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书写梳理。所以放下手机、放下材料、断开网络,只是去书写我想讲什么,在做的过程中自会有答案,所以也快了不少。总体结构是书写-整合-提炼要点-完善PPT,到开学还有很久的时间,但希望把理论文字部分在假期内搞定。还是需要精进,提高效率,今天把绪论部分搞定了,但只属于第一大课的前半部分,所以,但由于是开端,需要厘清很多想法也会慢一些,相信明天效率会更高。另外,想到梳理文字的好处也是积累的过程,希望能对教材有更多的补充,此外,有些图片不尽人意,看了马教授的书,肃然起敬,积累30年的材料,也是自己购买的最贵的一本书,但绝对珍藏。另从教材中,看到仅仅是彩图和微观解剖图片就对教学提升有如此大的作用,觉得有必要结合自己的绘画兴趣做一些探索。
由此对画笔记目标做一个梳理,一是结合课程工作,做一个对教学有益的尝试;二是结合健康营养知识,特别是食育部分,做一个视觉食谱,及健康小课堂;三是读书笔记方面,是很好的输入输出方式,阅读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四是生活便签,设计了一个dudu熊和红色的豆,可以进行视觉标签等输出。
二、今日反思
对于思考方式方面,还是乐于考虑细节,但会忽略大方向,越做越细,但时间不允许,所以后期需要始终聚焦核心,减少干扰,时刻告诉自己做减法、做减法、做减法。时间管理方面,利用番茄钟提升注意力,减少担忧去做就是了。
三、今日分享
今天读到马教授书籍最后的感谢,特别感动,作为植物学前辈,他讲到自己是因为初中的母校邀请大学教授讲述生物学打开了他探索自然的兴趣,并讲到自己的父亲教他使用相机,他也是最早用拍摄实际解剖照片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此立志要做一个中国植物解剖,这一做就是30年,必须是植物活体进行拍摄,所以在人员经费有限条件下,如果一次没有拍摄上就需要等一年,而书中每种至选择了7张照片,但其背后却要拍摄70~80张,这个工作量,真的让自己特别感动,向前辈的付出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