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有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1.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 明确问题,不得写成诗歌。3. 不得少于800字。4. 不得抄袭、套作。
【我的思考】
浙江写过了,今天想写写我的家——重庆。
最近重庆在抖音火了:轻轨穿楼、30层楼高的公路、3D地形......
是很多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网红”城市。
但是,在重庆人心目中,这座城市还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比如:重庆人的信念、坚韧和耿直。这些就像重庆的另一个“侧面”,被掩盖在“网红”的外表之下、需要时间才能发现。
下面,我就用三个关键词,来讲述重庆那些鲜为人知的侧面。
信念是烈士心目中的那团燎原之火
从前有一个将军叫巴蔓子。有一年,他的国家——巴国发生了叛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巴蔓子想带兵赶回国都平叛,但自己手中的兵力却远远不如叛军的数量。于是,巴蔓子决定到东边的楚国借兵。
当巴蔓子说明来意后,楚王答应帮忙,但却提出了一个条件:平叛成功后,巴国必须割让三座城池给楚国。
国难当头,巴蔓子只好答应楚王的要求,并说:“如果到时候我拿不出城池,就把人头献给您!”
巴蔓子带着楚国的军队,很快就把叛乱平息了。
当楚王派使者来巴国要求割让城池的时候,巴蔓子说:“当初我答应过楚王要割让城池,但那是他乘人之危、强加给我的条件。作为将军,我有守护国家的责任,岂能私下将三座城池割让给别人呢?城不能割,但我的头可以割。”
说罢,巴蔓子拔剑自刎。
史书上记载:蔓子乃自刎,以头授楚使。
使者没能拿到割让城池的契约,只好将巴蔓子的头带回楚国复命。
楚王听说后,不由得感慨说:假如我能得到这样一个忠臣良将,还要城池来做什么呢?
于是,楚王为巴蔓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当年的巴国,就是现在的重庆。
至今,重庆城还留着巴蔓子将军的衣冠冢。
巴蔓子的精神信念一直流传后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重庆人。
2000多年后的清王朝末期,无数来自重庆的先驱者,宣传着“天下大同”的革命思想,给腐朽封建主义有力的反击。
重庆至今还留着民族路、民权路与民生路,凑齐了三民主义坚韧是士兵们抵抗外敌的那一杆枪
从前有个国王,他抱着征服世界的野心,率领军队攻城略地、攻陷了无数的城池。
但是,这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却被小小的重庆城拦住了脚步。
国王带着遗憾过世。他的继任者不顾臣下的阻拦,发誓一定要攻陷重庆。
那天,他亲自登上战车,在城墙下督战。看着他的士兵像蚂蚁一样、源源不断地爬上高高的城墙,然后又不断被抛下来。
很快,一颗流弹打中了他的头颅。血流不止。
在护卫兵的掩护下,他们撤退到一个叫温泉峡的地方。
但他还是因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临死前,他留下遗言:日后攻下该城,当尽屠城中之民。
后来,他的弟弟继任王位,围攻重庆20年之久。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重庆的守将——王立跟国王约定:以“不可杀城中一人”为条件,自愿终止抵抗。
国王默许了。
那年是公元1279年,元朝至元十六年。
历史上记载:忽必烈的蒙古军队所到之处,凡有抵抗即屠城:灭花剌子模,屠撒马尔罕城约百万人口;灭西夏,屠八十余万。
唯独重庆城,抵抗36年,最后终于全身而退。
多年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北平、上海、南京相继沦陷之后,重庆成为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并且“定重庆为中华民国永远之陪都”。
最终,在整个“西南大后方”的支持与保证下,中华民族上下一心,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重庆钓鱼城——一个改变世界历史的地方耿直是袍哥江湖的那一碗酒
重庆是一座码头城市,这里一直流行着一种“袍哥文化”——即人人皆称兄道弟,不讲级别上下、不讲地位高低,只讲“义气”二字。
从前有一个叫范绍增的街头混混,为了在军阀当道的环境下混口饭吃,他加入了黑帮——哥老会(俗称袍哥)。
范绍增外表长得肥头大耳,整天眯着个眼,憨态可掬,看上去一副傻乎乎的样子;但他却是一个聪明人,而且有着重庆人的耿直、好爽。因此,范绍增很快就在哥老会里混得有头有脸,甚至在被地方政府“招安”之后,还能弄到一个师长的职位。
范绍增并不是那种市侩的小市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危难时期,他却总是能“义”字当头、做出正确的选择。
北伐战争时期,范绍增加入了国民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散了家财、利用袍哥的种种关系,七拼八凑地募集了几千官兵,雄赳赳地奔向抗日前线。
临行前,他还特地跑到周恩来在重庆的住所去拜访,向他请教克敌制胜的办法。
决战前夕,范绍增扯着嗓门跟部队训话说:“弟兄们,现在是显本事的时候了,本人叫伙房杀了几头猪,犒劳大家,不过,老子把丑话说在前头,哪个畏缩不前,在小日本龟儿子面前丢人现眼的,莫怪老子的枪子不认人!”
结果在这场战斗中,他的部队击溃了日军整整一个联队、毙伤日军数百人。
范绍增的影视形象:即使打不过日本人也不要输了气势!“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傻儿师长》打了胜仗之后,范绍增也丝毫不改他的“袍哥”本性:“这一次打败日本鬼子,为中国人出了口气,我们要是没有乡亲们的帮忙,给部队带路、送饭、送水、送子弹,是打不赢的,请大家看到,下次八十八军还要把仗打得更好,保护好老百姓,如果说了做不到,你们就朝我脸上吐口水,我范某人揩(擦)都不揩(擦)!”
如今,很多重庆人都继承了“袍哥”的江湖义气——耿直、好爽、仗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长期以来,在“袍哥文化”的熏陶下,讲义气似乎成了重庆人骨子里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当地成了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标准。
罗幺爷——罗明先老爷子,据说是中国最后一位袍哥重庆火锅、小面、美女、轻轨穿楼、30层楼高的公路、3D地形……这些都是重庆的新名片,但并不能代表重庆的全部。
而有些东西,早已经融入了我们重庆人的血液之中,是需要时间沉下心来,慢慢去发现、去理解、去认同的。
重庆的商业中心,也是重庆人的精神中心——抗战胜利记功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