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妞妞最近有些烦。
每次向领导汇报工作,和喜欢的人聊天,跟讨厌的、恶意中伤自己的人吵架,无数盆泼出去的水,都自我批判地无数次想着,要是能收回来改改就好了。
“明明想得够清楚,练习了那么多遍,怎么说话还是断断续续的......啊,我要是那样描述这个问题和解决方案,会不会更好一些? 经理对我的印象肯定不好,心碎。”
“额,我刚才的玩笑是不是有点太过了,等下他以为我太傻逼了怎么办?”
“早知道我刚应该这样反驳她!忘了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让她哑口无言的!”
“亲,我真的每次说完话都有种想‘咬舌自尽’的感觉,我到底说了些什么玩意啊,啊,啊!”
嗯,这种情况确实会让人有些烦恼。可是,换一种角度想,如果生活自带橡皮擦,那些笨拙的,过分的,心塞的,糟糕的话能够反复推敲,一再修改;如果我们都能拿现实的最佳台词奖,人生跟样板戏无异。少了那份紧张兮兮,辗转反侧,和耿耿于怀,每个人都说得漂亮,而漂亮又是相对的,那就没有所谓漂亮的话了。
你也因为永远知道自己说出的话势必带来的向好趋势,对每次谈吐少了一份敬畏与郑重。“真诚都会有一点瑕疵,只有圆滑才能滴水不漏” ,事实上,圆滑的人并不那么受欢迎。蔡康永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如果只是把话从嘴里发射出来,就像清洁人员用的地板打蜡机那样, 没感情地、一圈又一圈地磨亮了地板。把话用你有感觉的方式讲出来,即使不流畅、多费字句,都没关系的。
至于跟别人开战吵不赢,是以事实和以情绪两个基点出发的两派人的口水战。而吵不赢的多是有理有据的一方。因为在争吵的短时间内,很多事实都会想不出来。而那些我不听我不听,我只想发火只想骂人的唾沫横飞,确实很少人能招架得住。
以为自己吵不赢,不知内幕的旁观者就真的认为是自己错了,会站在无理的一方错判及指责自己,是大部分人纠结的重点。清者自清的自然而然,似乎已经赶不上人们对事实本身遗忘的速度,而那刻对你的差评如“懒散”、“死板”、“有心机”等印象标签却很难抹去。
事实上,很多人的吵架模式是,对方说你一句,你顺着他的话应一句。 前半段,你还能挽回一丢丢面子,不至于让吃瓜群众只听到对方在胡扯而是非混乱;后半段,若如前面所述,对方不管你在说什么,都当耳边风,一昧只会宣泄愤怒,如此便有两种结果:
一是你因为暂想不出更多的事实,很容易在语言顺势中也变成愤怒的情绪派,“懒撒”“死板”“有心机”等等标签可能没被带上,却跟对方一样都被套上“无理取闹”的帽子。吵架的输赢待定,但你颜面的输尽却是板上钉钉的。
二是你的教养不允许自己也跟对方一样强词夺理,恶语伤人,你觉得生气委屈无奈,你想好好说话,别人不给你机会;你想好好反驳,可愤怒焦虑中完全忘记自己有那么那么多占理的地方,最后懊恼自己结结巴巴地,没能好好反驳。这般,也就有了没把架吵赢的结果。
其实,不管是跟领导汇报工作、跟心仪的对象聊天,跟找茬的人争吵,等等,如果你的确属于不怎么擅长交流,那别求全面了,直奔重点吧,少说为妙。向领导汇报,说十句你会紧张,说一句大概还好吧?起码留下个言简意赅的形象,而恰好领导也没那么时间听你废话;
心怦怦直跳跟人聊天,聊衣食住行,聊国家大事,聊明星八卦,你什么态度什么见解就直接聊,别还想着做点比喻,开点玩笑,或者偷偷查百度装着自己懂很多,装逼迟早露馅。孔子就曾提倡“修辞立其诚”。不是博古通今,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才算聊得漂亮,直白真诚也是话说得很好的其中一种。
关于争吵,既然别人先故意找你茬,你顺着他反驳明摆着会陷入死胡同,越说越糟糕。何不“学习”对方我不听我就不听的做法?如果你暂时想不到如何反驳,那就只管反复阐释事实核心,强调自己的立场,证明自己的为人。你堂堂正正,问心无愧的样子就是无声的最佳辩词。
另外,我一直觉得,那种每次都觉得自己说得不好的人,大概很努力很用心很善良吧,妞妞就是这样的人。因为重视,因为把时间都花在了好好工作上,所以对于说话,总有些笨拙。可任何一位好领导都不会以是否擅长言辞作为评选优秀员工的标准;因为喜欢,因为把时间都花在了好好爱人上,所以不怎么会花言巧语;因为有教养,因为把时间都花在了好好讲理上,所以对于无理取闹的撕破脸皮,无话可说;会每天晚上纠结自己说得不够好说得不对,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哪有什么时间去心机谁谁谁。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信念偏见效应”,是说人们倾向于把他们能为之构建一个合理的现实世界模型的结论,判断为正确的,而把那些他们不能为之构建合理现实世界模型的结论,判断为是错误的。放在交流这件事上,一个人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不过给对方留下抽象的语言印象,唯有眼见的实际行动及因此带来的结局成绩等,才会让对方坚定地相信你之前的阐述是事实。
所以,那些每次说完话都想“咬舌自尽”的人不必懊恼。如果你还没得到你所期待的,不该让说话背上所有的锅,试着想想自己的行为行动是否不怎么合格给力,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果你的工作、情感、生活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不必讶异为什么自己不擅长说话依然能带来如此结果。会说话会做事,当然最佳;而你的会做事不会说话,也能成为优秀。
不是说我们对“说话”这件事不管不顾,就算说得一塌糊涂也随之任之,而是我们不该过分地在意说出的话,而颠倒了说话与行动的轻重。不要让嘴上功夫支配你的未来,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成绩才该是你人生的垫脚石。
听过一种说法,星星的一次闪烁要走十亿光年才传至我们眼中。同样,地球发出的光需要很久才能抵达另一颗行星。利用这一时间翘曲,我们可以从不同距离观察地球,记录过去任何时间发生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事。
我希望当你和我,在看过去属于自己的时间时,对说出的几乎想“咬舌自尽”的话一笑了之,而对那时自己努力而有效的行动热泪盈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