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墨豸
在当年的七一班,还有两个同学值得一说。这俩人一男一女,都是学校所在村的,学习都不错,之所以把他俩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后来他俩成了一家人。
男的叫杨荣发,平时爱嬉闹,说话没太正形,同学都爱和他开玩笑。在我们读七年的时候,正好赶上县剧团来乡里的影剧院唱评剧《小女婿》,一唱就唱了半个月,每天四场。全公社各个大队挨个村子轮流排号,村里专门出拖拉机来回拉着社员群众一拨又一拨去看。看得遍数多了,剧情被大家所熟知。因为剧里杨香草的父亲老杨发是个倔老头,思想顽固不化,干涉女儿的婚事,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被观众所唾弃咒骂。看完了戏,很多剧里的台词就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转过天上学的时候,便有人给杨荣发的荣字去掉了,改叫老杨发。别说杨荣发说话喜欢梗着脖子的样子还真有点杨发的神态,所以一下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都纷纷随和叫起了老杨发。刚开始,杨荣发还会反驳几句,时间一长,甩也甩不掉了,老杨发就成了杨荣发的绰号了。
女的姓秦叫秦广英,本来是上一届的,因为生病休学一年,就复学到了我们班。秦广英的老爸可是个新闻人物,在生产队当队长,种庄稼有一套本事,发明了二比空种植法,就是种两垄空一垄,看似少种了一垄地,却因为通风采光好,产量不降反倒提高了很多,而且节省了肥料。因此他们生产队的效益常常位列全县第一,秦广英的老爸年年被评为县里的劳动模范,被誉为种地专家,经常有各个公社的参观团来学习取经。就因为这个,为了表示重视人才,乡里把秦广英的大哥安排在公社农科站,当上了农业技术员。
杨荣发和秦广英学习都不错,后来都考上了乡里中学八年,一年后又考上了高中。当时高中只有一个大班,我们都在一个班。九年级下学期文理分班,俩人都留在了理科班。
因为我上了文科班,和他们接触的少了,但是老杨发的外号仍然一直被同学叫着,让大家特别有认同感,杨荣发自己也渐渐地默认接受了。
高中毕业后,我们这届学生,除了有三人考上了中专外,另有几个吃商品粮的考上了县招的工商短期培训,还有的接父母班有了工作,更多的回村成了农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