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挑战》主题1

《孩子:挑战》主题1

作者: 行香子闫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11:39 被阅读0次

《孩子:挑战》主题1——行香子闫解读

唯有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爱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和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是教育。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 《孩子:挑战》这本书的第一个主题“唯有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在开始之前,请思考一下:

1.为什么孩子总是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

2.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怎样才能了解他们?

希望今天的共读,能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他隐藏在各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01

现在的很多父母经常不知道该拿孩子怎么办。孩子们常常不分时间地点,做出让大人们头疼甚至讨厌的事情来。

比如去游乐园,玩了一上午的孩子仍叫喊着:“还要玩”,烦躁的父母生气地说:“不能再玩了!”有的父母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有的父母则打了孩子一顿,硬拉着孩子回家;餐厅里,孩子们在椅子上坐不住,动个不停,或者不顾旁人大声喧哗,在餐厅里跑来跑去;在超市,孩子们经常玩电梯,或推着购物车乱跑,要买这个买那个,得不到时就发脾气,大哭大闹。

父母们试着用各种方式教育孩子,命令、乞求、哄骗、处罚甚至是贿赂。然而,孩子们并不买账,他们常常得寸进尺,跟父母讨价还价,甚至威胁父母。父母们都希望培养出快乐、自律、有规矩和责任感强的好孩子,可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鲁道夫·德雷克斯告诉我们: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就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02

那么,为什么孩子们会做出一些不良行为?他们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他们的行为逻辑是怎样的?

作者认为,孩子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期望有归属感,这是他们的基本心理需求。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就在用各种方法寻求归属感。孩子就像海绵,在潜意识里观察、接收,然后根据自己的解释,形成自己的体系和判断,再依据这个判断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他们从一次次的尝试和错误中学习,找到让他们有归属感的行为方式,然后他们就会靠直觉不断重复这些行为。

七岁的小博坐在桌子前面画画,妈妈在旁边加班改材料。小博开始用一只脚踢地板。“别踢了,小博!” 妈妈生气地说。小博停了下来。没一会儿,他开始用两只脚踢起来。“小博,不要再制造噪音!”妈妈又呵斥了小博。他又安静了一会儿。但没两分钟,他又开始踢地板。妈妈一下子把笔摔到桌子上,打了小博一巴掌,大声吼道:“我说不要再踢了,为什么你就不听呢?”

在这个例子中,小博通过不停地踢地板,得到了妈妈完全的关注,感觉到了归属感。小博并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动机,他的行为无意识地被这样的动机驱使。但妈妈的反应恰好符合小博的心理需要,无形中强化了他隐藏的动机。如果小博踢地板不会让妈妈生气、引起妈妈的关注,他就不会重复做同样的事了。如果妈妈能够了解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处理这件事情。比如:小博开始安静地玩时,妈妈不时地对他微笑、夸赞他的行为,或许他就不会用捣蛋的行为去引起妈妈的关注了。

03

要找到引导孩子行为的方法,除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和行为逻辑外,作者认为,我们还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全面的了解:

首先,孩子是如何观察和思考的。孩子是观察专家,但是却常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错误的解读。然后他们经常依据这些错误的解读,做出一些异常的行为,去寻找自己的归属感。

比如:三岁的贝儿本来是个快乐聪明的孩子,可是,在弟弟出生两个月后,她开始用哼唧、啼哭提出要求,还经常出现尿裤子、拉裤子等年龄倒退的行为。在这个案例中,贝儿观察到弟弟得到了妈妈的重点关注。她感觉,弟弟把妈妈从自己身边抢走了。贝儿的观察是正确的,但她对观察的结果做了错误的解释,她认为妈妈只爱弟弟不爱她了,她试图做出和弟弟一样的行为,来引起妈妈对自己的关注。

其次,孩子所处的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的内在环境,一岁前,孩子们用大部分时间学习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慢慢长大后,他们开始学习利用智慧做事。通过一次次的经验,他们对自己的内在环境进行认知和调整,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孩子在认知自己的内部环境时也和外部环境交流。作者认为,外部环境中,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孩子性格特质的发展:

一是家庭氛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气氛和情调,它主要由父母的思想、习惯、以及性格等构成。孩子自小接受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孩子的思想、习惯及性格等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压抑孩子的天性,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二是孩子的出生次序。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出生次序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它通过影响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孩子本人对出生次序的看法而起作用。例如:长子和长女在头几年中会享受到家中独特的待遇,等到弟妹出生后,他们会力图保护先前的特权;排行第二的老二常常想迎头赶上,反抗和嫉妒其年长的兄姐。

三是“训练孩子”。孩子的很多事情都需要父母给予具体明确的训练,小到穿衣,自我照顾,大到养成好习惯,应对挫折等,都需要花时间训练,需要我们给予详细的指导和鼓励。花时间训练孩子的独立,自律,情绪管理等,能让孩子尽快掌握适应生活的本领,增强他独立自主的信心。

唯有了解,才能理解。如果我们能通过学习改善自己,真正了解孩子,就能帮助孩子一步步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发展和谐社会需要的性格特质,得到社会归属感,让孩子拥有幸福充实的人生。

亲爱的书友们,今天共读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父母应该怎样尊重孩子,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和秩序。

相关文章

  • 《孩子:挑战》主题1

    《孩子:挑战》主题1——行香子闫解读 唯有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爱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不了解孩子,不了解...

  • 《挑战:孩子》主题2

    尊重孩子,并让孩子学会尊重 只有被尊重的孩子,才能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和秩序。 亲爱的书友,大家好。昨天我们介绍...

  • 《挑战:孩子》主题3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平等的灵魂才会有友谊。与孩子平等对话,比爱孩子更加重要。 亲爱的书友,大家好。昨天我们介绍...

  • 《挑战:孩子》主题4

    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 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亲爱的书...

  • 孩子挑战1

    大年初一,遇到了挑战。按照约定,8点去叫AABB起床。“起床了,8点了!”“出去!”是AA冷冰冰的声音。BB悄然无...

  • 孩子,挑战1

    今天开始阅读《孩子,挑战》这本书。该书推荐得方法是基于阿德勒的生活哲学理念及人类生活观。因此,读完阿德勒...

  • 学渔《星辰有约》父母访谈录 星球日记第十一篇

    主题:建立自主学习的模型需要面对的挑战 1访谈对象:BNI 崔总 (爸爸) 内容:崔总在听说解决孩子自主学习力,解...

  • 《孩子:挑战》文摘1

    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更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相互尊重、平等对待。这个发展变化...

  • 读《 孩子:挑战》(1)

    “ 在人人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里,我们不能控制和命令别人。” “ 平等,就是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 《孩子:挑战》打卡1⃣️

    慢读时光打卡第四天,翻开了第二本书《孩子:挑战》 我很喜欢第三章"鼓励"这章很适合我现在去学习,可以学以致用了!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挑战》主题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nz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