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你好。今天我想向你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思考和表达工具: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由芭芭拉·明托提出的。她毕业于哈佛大学,是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第一位女咨询顾问,主要工作是帮助其他咨询师提高表达能力。在长期工作中,她总结总结出这套塔原理。现在金字塔原理已经成为麦肯锡公司,甚至咨询行业的实际标准。
想象一下现在你是一个公司的 CEO,这个时候你新来的秘书给你汇报日常工作,她是这么说的:负责营销的刘总说他明天不能参加下午3点的会议了;负责研发的王总说他不介意晚点开会,明天开也可以,但是明天10点半以前没有时间;而负责产品的马总说他明天晚些时候才能从上海赶回来,而且明天的会议室已经有人预订了,不过礼拜四的会议室还没有人预订,所以我们会议的时间订在礼拜四上午11点比较合适,您看行吗?如果你是 CEO,可能听秘书的这段介绍都快晕了。为什么?这就是因为她的思想没有经过组织。
用金字塔原理重新组织思想后,秘书的汇报可能就变成了这样:老板,您看原来订在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开怎么样?因为今天的时间,营销老总刘总他没办法参加,而其他领导能配合的时间只有这周四了,而且这周只有周四的会议室还没有被预订。所以,您看会议改到周四上午11点,可以吗?这一次你再听秘书的介绍,是不是就清晰了很多。
金字塔原理是任何事情都要归纳出一个核心要点,然后用3到7条论据支撑,每个论据又是一个论点,被下一层的论据支撑,如此重复,直到底层的数据和客观事实,整体结构就像是一个金字塔。金字塔结构的顶尖是核心论点,中间是论据,底层是数据和客观事实。
金字塔结构有三点:
一、结论先行,先把结论亮出来。
大脑有个特点,有了结论后,就自然会把相关的信息归类到这个结论下面,方便记忆。但如果没有结论,信息就是杂乱的,大脑很容易陷入迷茫。
二、用有3~5条论据支撑结论。
人同时最多只能记住7个要点,为了保证记忆,最好记忆点不要超过5个。一旦要点超过5个,就要进行分类归纳。分类归纳就是将有共性的信息归纳为一组,成为一个组块(chunking)记忆。我们可以不断归纳信息,反复叠加,从而记住很多信息。反过来,在表达时,我们也要一层层构建信息,方便对方接受信息。
三、支撑结论的论要满足MECE原则。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首字母简写,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举个例子,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就符合MECE法则。因为从人的生理结构上来说,除了男人就是女人。但如果把人分为男人和未婚女人,就有问题了,因为没有穷尽,把已婚女人给遗漏了;把人分为男人和已婚人士,又出现了重复,因为男人里边有已婚的,已婚里边有男人。
四、同一层次的论据之间要有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可以是时间、空间、重要性和演绎法,或者使用前人的思考模型,比如:市场营销决策的4P模型,市场战略的3C模型,战略规划的SWOT模型等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用以下五种方法训练金字塔原理思维:
一、每周,有意识地训练一个核心内容。比如,这周训练的核心是结论先行,那么要尽量每次说话、每次微信、每次邮件、每次留言等等都要先说结论。
二、每天运用金字塔原理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各个要素和维度,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最后,用金字塔结构表达出来。
三、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反思。吃饭时、走路时、睡觉前想想今天的表达做到训练的主题了吗?深入思考的问题运用了那些思维工具,提出了那些创造性的方案?今天的分类MECE了吗?等等
四、重要的事情说三点。对于别人的问题,先给出结论,然后给出三个支撑结论的理由。
五、用金字塔结构转述。将有价值的文章用金字塔结构进行提炼、总结和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