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承认平庸可能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承认平庸可能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作者: 顾兮明 | 来源:发表于2023-10-28 11:19 被阅读0次
九边

一、均值回归

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年轻时候一度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一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后花大量的时间研究这个问题,最后竟然有了很大的成绩。

他研究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父母如果身高较高,或者比较矮,下一代也这样吗?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父母是高成就,他们的孩子能维持这种高成就吗?

高尔顿通过研究发现,与上一代相比,下一代的身高及下一代的成就,都在“均值回归”。

也就是说父母身高非常高,孩子大概率会向正常状态偏移,可能还会比正常人高一些,但是不会像父母那样。孙子辈会进一步向正常值偏移。

个人成就也明显呈现出了这个趋势,父母是高成就,孩子高成就的概率是36%,孙子是9%,尽管比正常家庭出高成就孩子的概率高一些,但也呈现出回归常态的特征。

这非常像《道德经》所讲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里讲的是自然现象。

其实学过经济学的人应该看出来了,这个曲线和经济学里的价格曲线、股票的价值曲线都非常接近。无论是股票还是鸡蛋价格,长期看来都是围绕着一根主线在波动,这根主线就是股票、鸡蛋的价值。

《向上生长》

为什么欧美豪门呈现出了明显的家族化和传承性等特点,为什么跟这个理论对不上呢?

人类是哺乳动物里比较弱的,但是可以通过工具猎杀鲨鱼虎豹,把火箭送上太空。

这个逻辑推广到其他地方,比如我们上文说的高成就人群的下降趋势,如果你是个很有成就的家长,你知道了这个逻辑,你能坐视这个逻辑发挥作用什么都不做吗?看着你家的孩子一代比一代平庸吗?你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欧美豪门很早就发现后代里容易出纨绔子弟,但是当极其聪明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是个纨绔子弟,或者极其平庸的时候会怎么办呢?

一般会通过“慈善”的形式把自家的财富“捐出来”,然后这些财富就跑到自己家的信托和基金去了。

有的豪门则是通过多生孩子多种树的方式来对抗自然规律,尽管现在多生孩子这事难以操作,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豪门大姓最关键的一个操作就是多生孩子,择优培育,剩下的各自突围,将来孩子多还可以互相联姻。

仇鹿鸣有过研究,他发现司马家在三国后期异军突起的关键操作就是孩子多,活得久。欧美也一样,如果生不出孩子来,就意味着家族完蛋了。例如,那么厉害的美第奇家族,就是因为后期生不出孩子绝嗣了。

欧美几乎所有的家族信托或基金都有个基本条款,就是不准后代随便碰信托或者基金,以防止败家子给败掉了。这些钱重点资助家族里的精英分子,剩下的让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就行,每个月给他们点生活费。这些财富通过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尽管孩子可能是个败家子,但是职业经理人可以选拔。

有的家族则提前向大学捐款,让大学将来给孩子留个位置,尽管有点“才不配位”的感觉,不过毕竟在好大学受下熏陶总比不受熏陶强嘛。

是的,严重偏离基准的变异的人总是要变回到正常值的,之所以有些人回归不明显,是因为他们在玩“道具”——玩过游戏的人有这种体验,当你指挥的那个角色可能本来某些属性就比较强的时候,在游戏里就具备优势。而这些优势,你是可以通过购买的操作实现的。

也像《道德经》里说的:“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里说的是社会规律。

《道德经》里前几句话总结一下连起来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把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都说了。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剩下不普通的人下一代也会向普通人跌落,之所以跌落不明显,是因为他父母给他充钱买了“道具”。

二、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是多么的幸福

很多人都有这种困扰,觉得自己应该是很特别的,可是深度审视之后发现自己不但普通,而且普通到做什么事情都做得不太好,也不是太坏,完全在68%区间。可是多数人又不愿意承认,因为觉得承认之后自己活得没有价值。

这里68%是个奇怪的数字,它到底代表了什么呢?其实它代表了普通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就是68%,比较优秀的人占的比例是13.6%。

《向上生长》

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基本上呈现波粒二象性,在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和别人基本无视自己这两种状态间切换,随着观察者的变化,自身定位也变来变去,这种现象倒也说不上是特别坏的事情。很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定位有问题。

90%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太多,一个孩子能否考好,关键是他在高中的时候是不是一直在做“有效练习”,也就是有没有把基础的东西练习足够长的时间。

人生的路往往是在一个阶段完成所有任务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有点像游戏里的角色升级,但是生活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没人告诉你有哪些任务是这个阶段必须完成的,所以很多人一直被锁死在低阶状态,陷入低水平循环。

很多人理解不了国家为什么那么重视高考,为什么要一考定终身。

一方面是公平,所有阶层的孩子都统一装备入场比拼,不存在你家的孩子练了十八般武艺,别人家的孩子开着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入场。

另一方面,高考本身是个“虚拟任务”,通过这次“虚拟任务”的测试,看看你完成得怎么样。如果你连这个“虚拟任务”都完不成,那么就可以初步判断你整体的人生观有问题。

没错,确实是你的人生观存在问题,并不是智商存在问题——这个时候可能不止孩子的人生观有问题,往往也意味着家长的人生观出现了问题,最多的问题是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优秀、智商超人,以至于要搞跨越式教育才能满足需求,让孩子去做难度很高的题,去参加不必要的培训,反而忽略了基础性的东西,最后得不偿失。

孩子会继承家长的生理基因,长得多少跟家长有点像。此外还继承了家长的社会基因,思考问题的模式也多少有家长思维模式的影子。比如家长觉得自己的娃非常优秀,是一个百年奇才,孩子时间长了自然也有种矛盾的感受,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波粒二象性”,即一边觉得自己很优秀,可是从成就来看又非常普通。

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

因为记性不太好,所以要多做笔记;因为智商一般,所以要笨鸟先飞,不仅先飞,而且要多飞,多重复几次,反而记得更熟;因为读书不太快,所以要慢慢看,尽管看得慢,但是投入时间量巨大,也能形成规模优势。

三、家长要勇于承认孩子普通

有些人很奇怪,自己其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是基因突变。这种观念有极大的问题,需要及时纠正。

很多人不够自信,跟父母太强相关。

倒也不是父母故意的,父母没有不想让孩子好的,但是意愿好不代表行为是对的。有时候父母把太多的期望施加在孩子身上,完全忽略了孩子的状态,按照自己的想法硬塞给孩子太多,完全忽略了孩子能不能接得住。你让汽车跑得像战斗机那么快,会发生什么状况?

想也不用想,小汽车不是战斗机,它无论如何也表现得不像,而且容易断轴,连汽车的价值也发挥不出来。

四、认识到普通就要放纵吗?

要更客观地认识自我。

很多人会说认识自我,但是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因为大部分人真认识了自我就得承认自己很多方面实在太普通,这实在难以让人接受,所以大家倾向于呼吁别人认识自我。

先认识自己,再根据情况制定战略,不能把拖拉机当战斗机使,但是为什么你把你儿子当奇才看呢?

比如“急功近利”,比如想“一口吃成胖子”,还有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对自身条件的误判。

下面这张有关学习的图片,是有关提高自己技能的、刻意学习的示意图:

《向上生长》

如果你想学习什么东西,当你选择学习你已经比较了解的,那么你就是待在舒适区,但是你如果真的想进步、提升自己,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在稍微比现在懂的东西复杂一点点的地方训练,也就是“训练区”,而不是直接跑到挑战区去,因为挑战区难度实在太大。挑战难度大,你就难免受挫,受挫次数多了,你就难以坚持下去。

绝大部分人学习的时候,总是喜欢直接跳过“训练区”,直奔“挑战区”,这个时候挑战区就成了“自寻烦恼区”或者“自己找不痛快区”,再或者“从入门到放弃”,就像有些人总想像战斗机一样一段加速之后直接起飞,可是忘了自己只是个小汽车,没跑多远爆缸了,完全忽略了小汽车如果正常跑,其实也能跑个几十万公里。

特别厉害的人,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天赋异禀,这种是自身硬属性强。

另一种是通过大量练习达到很高的水平。

我们见到的有所成就的人,往往都是这种,天赋异禀的人并不是太多。通过大量练习而达到很高水平的人,他们一直在训练区刻意练习,训练的东西总比当前自己知道的要复杂一些,但是他们又能努力通过这些训练,于是自信心越来越强,结果他们的舒适区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

一个人做一件事非常厉害,不一定是他多有天分,可能是他在某个领域投入的时间量非常大,所以显得非常熟练,举重若轻。

在绝大部分领域,都是在相互拼有效时间的投入量。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一点一点向外扩张,他的能力圈很快也会达到“挑战区”,之前的“训练区”就变成了“舒适区”,就好像你读初中的时候很吃力,上了高中再去看初中的东西就比较简单一样。

成长就是不断把“训练区”变成“舒适区”的过程,起初很有难度的事情,到最后就会举重若轻。但是你一开始就直奔“挑战区”,自然失败得惨不忍睹。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有助于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如果意识到自己是普通人,并且能够接受这一点,日拱一卒,慢慢来,坚持下去。考虑到绝大部分人遇到困难很快就会放弃的缘故,用不了多久,你就是少数几个没出局的人,必定能够取得成绩。这个时候你已经经过了大量练习,见识也比普通人高出几个层次,还会有人认为你平庸吗?

五、客观地认识自己,就能更好地出发

人一生有三次妥协:第一次是意识到父母很普通;第二次是意识到自己也很普通;第三次是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原来也很普通。

普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属性,跟你能做成什么事、做成多大的事情关系不大,除非你非要去做职业棋手或者当数学家,这类工作依赖天赋。如果你执意要选择这些职业,没有天赋实在难以完成。

其他绝大部分领域,基本都可以通过老老实实的训练达到很高的水平。如果自己一个领域都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真的需要反思下。

最差的一种策略,就是高估自己,高估孩子,反而忽略了那些本来能做好的事,结果一事无成。

我们应该把目标和过程分开。

你眼前有一栋高楼,家里有“道具”的孩子可能坐电梯上去,蜘蛛侠则直接爬了上去。如果你老老实实爬楼梯,花点时间气喘吁吁也能到楼顶,但是你非要选择像蜘蛛侠一样的操作,结果只能是悲剧。

承认自己普通吧,这没有什么不好。当你承认自己普通的时候,才能够选对正确的路。

相关文章

  • 向上生长第13篇读书笔记

    作者说承认平庸可能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这句话我非常认同。很长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很把自己当回事。但当很多事...

  • 飞南:承认平庸可能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我很喜欢《向上生长》里面的这段话,所以我把它记了下来,如果你也喜欢,我们一起击个掌,哈哈… “我这辈子最豁然开朗的...

  • Day14/24《向上生长》读书笔记

    第三章认知突围 第三节 承认平庸可能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一、均值回归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剩下不普通的人...

  • 承认平庸,或许才是进步的开始

    这两天还是在看《向上生长》这本书。书中有个故事,很触动我。 作者的师兄是专门给人做高考辅导培训的,他们机构长期研究...

  • 承认平庸是进步的第一步

    我在三十岁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是独特的,做啥事都会很轻松就成功,所以花了三千块报名学C4D,学了点皮毛就觉得自己会成...

  • 意识到自己平庸可能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入职河狸家之前,我被我的上级问到你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工作为的是什么。 我当时就懵了。 我读大学时就开始想:以...

  • 要不甘心于平凡, 也要甘心于平凡。

    人生最难的是,承认父母的平庸,承认自己的平庸,承认孩子的平庸。金字塔的顶端只能站下那么多人...

  • 承认平庸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数千年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不止是哲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着这...

  • 承认平庸

    从这一刻起 我承认自己是平庸的 没有什么优秀 没有什么出众 没有任何与众不同的不寻常 一粒尘埃 一颗凡尘 一个平常...

  • 承认平庸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我的前进路上亮着的灯,指引了我不断地前行,我也愿意成为一盏灯,即使不能在十字路口亮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承认平庸可能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op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