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今天的臊子面味道不错,面条筋道,臊子味儿鲜”,“爸,那叫色香味俱全,”说完,女儿朝我做了个鬼脸,听着父女俩的赞美之词,我心里美滋滋的。
提到臊子面,得先说说我婆婆,因为我会做臊子面,全归功于她。我婆婆虽然是个农村妇女,没多少知识,但是很有文化,贤良淑德,吃苦耐劳,心灵手巧,教育孩子方面更是以身作则,几个孩子个个出息,特别是她做的茶饭总是让我们平日住在城里的孩子们挂念不已。
公公婆婆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每年清明节左右,天气转暖,就回白鹿原上的农村老家去住,说是空气好,住着习惯,可以在自家院里养养花、种种菜,所以我们做儿女的,只能趁周末有空时,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
煎饼、臊子面和烩麻食这三样,绝对是我婆婆的拿手绝活。先说摊煎饼吧,婆婆先和好面糊,生上麦杆火,然后在大铁锅里淋上面糊……摊出的煎饼薄如蝉翼,筋道透亮,软糯无比,卷上土豆丝,沾上料汁,咬上一口,那叫个爽呀!只要吃过一次婆婆做的煎饼,一辈子都忘不了。但多少年啦,我始终没学会摊出那种口感的煎饼,所以周末婆婆在家经常做好煎饼,等着我们回家吃。
我们陕西人爱吃面,我家人尤其爱吃臊子面,煎饼没学会,臊子面总算学会了,虽然做不到像婆婆那样炉火纯青。想吃家常臊子面的朋友,我教你们吧。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做法:
1. 食材:面粉(食用碱2克,盐2克,和面用),五花肉,黄花,木耳,胡萝,白萝卜,老豆腐,韭菜一小把,葱花,姜末,红油豆豉。
2. 做法: 先泡发黄花木耳;
再和面,和面时,给面里加上备好的盐和碱面,再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搅拌(上劲),差不多没干面粉了,用手把搅拌好的面揉成团,放置一边(过十来分钟揉面一次,多揉几次直至面团光滑)
切菜:木耳黄瓜,洗净切丁;红、白萝卜洗净切丁,老豆腐切丁,五花肉切丁,韭菜切段。
炒臊子:热锅里加油,放入姜末、豆豉,葱花爆炒,再加入肉丁、盐,五香粉继续炒一会儿,随后加入红、白萝卜丁、黄花木耳丁炒,再加入豆腐翻炒,最后加入凉水(水面高过菜一公分)煮,水开后换小火再煮10分钟左右,关火,撒上韭菜段,再撒适量盐,臊子完成。
煮臊子期间,擀面,擀好后再离面,离面就是把擀好的面,撒上面粉,对折两次,成四分之一圆的形状,然后左手把擀面杖沿着一边压好摁实,右手沿着擀面杖方向从后向前离面(见图片),如果不会离面,用刀直接切也可以。
3. 烧开水,下面,浇臊子,开吃。
有点啰嗦,不知说清楚了没,这就是我家常吃的臊子面,婆婆教的,但是我这做徒弟的,在做饭方面,想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来是没指望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