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讲述宋、辽、金三方的和与战,聚焦北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以及帝国由内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发的前因后果。
北宋宣和年间,帝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隐患已成暗涌。财政困难、军事痼疾、恶性党争等内部危机,北方辽、金两国的军事威胁等外部危机,使得帝国渐成风雨飘摇之势。
为收复作为战略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宋金联盟虽然逐渐将辽国蚕食,但金国借此窥见北宋的虚弱,加之两国复杂的利益纠纷,金国转而南下攻宋。
靖康元年(1126),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轰然崩溃,从盛世到灭亡仅隔三年。
《汴京之围》正如书名所述,它聚焦的并非仅仅是靖康之难,而是汴京之围的前后,这让它的视野更为宽广,却关注了更多历史的细节。正是这种对历史关键细节的关注,让本书在北宋灭亡被一再书写的背景下,依然让我有所收获。也正是对历史过程和细节的把握,让这本书达到了历史事件书写的较高水准,即你已经知道了这段历史的起始,你知道北宋将要迎来屈辱的惨败,但是在阅读过程中你依然被代入到叙事中去,在这个过程中紧张的关注下一步,直到到达熟悉的结局,回头看成败万事空,作为读者,能获得不样的历史认知。
(全书末尾附录上了作者的爱情故事,唯美感人,猝不及防。)

金句
1.这里就有一个国际上的外交问题:在谈判中双方都会做无数的许诺,到底哪些许诺可以当真?哪些许诺说过就需要忘记?
答案是:只有写入正式文件的,才是双方必须遵守的。口头承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可能被赖掉。更何况许多许诺都只是说一下,甚至说的时候都是无意识的。
2.人们往往以为,战争的结果只有并吞一种方式,事实上,另一种方式可能更常出现,那就是将原来的君王废掉,换一个听话的人当君王。这种方式不仅见于其他国家,就连汉人也经常使用。
3.北宋朝廷用女人的身体来偿还男人的债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汴京城不是由皇帝救下的,而是由女人们和张邦昌联手将它带出了深渊。
4.大多数情况下,被统治者永远只能用背地里的牢骚发泄不满。在现实中,即便统治者如此无能,百姓仍然无法摆脱。于是,在金人离开之后,赵宋皇室再次变成了统治者…
5.设想回到北宋——三年前,整个社会铺天盖地在宣扬一场盛世,人们普遍相信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力富强,经济繁荣;但三年后国家却灭亡了。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这一时代境况让我有一种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它提醒我们居安思危,在任何时候,危机和盛世只差一步而已。和平并不是一种必然,它要求我们怀着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学习世界所长的同时,避免自大与狂傲。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意识地避免战争,谦卑不是错,错判了形势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任何形势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旦迈出了第一步,不仅无法回头,而且也无法把握未来的走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