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三次在重庆同一家医院、同一个医生这里检查髋关节。
背景:2017年12月份的某一天,运动后回到家,突然发现自己撇腿坐下髋关节疼,到一个月后不能走路,到6个月后逐渐恢复走路,到现在可以做简单的运动。
先说这次检查的结论和状态:
双髋部核磁共振报告显示,我双腿髋关节软骨情况没问题,盂唇部分有信号,不能判断什么问题,怀疑有损伤。关节腔内有少量积液。
到陈医生看的时候,他依然认为单独看片子,问题不大,左腿有一点点的软骨贴合状态不是很好,他举了一个例子,就像手机贴膜,贴膜中间有点气泡,影响稳定性。但贴膜没有损伤。盂唇没有损伤。
所以,他困惑的是,为何我的症状和我的片子不符,按照他的理解,这个片子不应该表现我现在所描述的疼痛:右腿髋关节c区钝痛,站立时候,格外明显,并且站立的时候,右腿膝关节也难受,有种站不住的感觉。左腿没有这种症状;但是左腿经常发生弹响,声音很脆,通常在蹲起、穿鞋后、从床上下地以及久坐后,关节会轻微卡住,当我像钟摆一样摇荡我的左腿时候,通常会比较轻松地一声弹响后归正。
最后,陈医生建议我:放松,放松身心,越紧张越疼,所以,试着放松。
还有一个问题,彻底让我变成了公主身----我不能负重。负重的时候,髋关节格外难受。春节疫情期间,我对家里内部进行了简单装修,买了一堆组装工具,蹲在地上组装,在宜家商场里呆了10个小时(几乎都是站着),并且像个女汉子一样尝试做了点负重的活,结果,右腿疼痛加剧,走路明显不如干活之前。到现在有3个多月时间,依然没有恢复到负重之前的状态。
进步的地方:走路步数,通常一下子5000步没有问题,疼痛度可以忍受。坐40分钟可以忍受。双腿关节受限真心减轻了不少(一起去健身房的时候,二哥说我外旋和外展都比以前好很多),并且疼痛指数下降了一半。
可以做静态运动,目前做的比较多的是邢亮芭蕾家庭作业地面训练(涉及到关节角度,我自行调整),核心运动,上半身的肩部运动。总的来说,就是腿部运动幅度小,还能锻炼到腿部肌肉的。
医生建议我学习自由泳,蛙泳我虽然会,但是腿部容易打不开,哈哈,鉴于我目前四处漂泊状态,暂时还没有启动自由泳学习进程。
需要避免的:跳绳、跑步这种对腿部冲击性大的运动,尽量不走台阶。
![](https://img.haomeiwen.com/i9565618/2f03f75219aa825c.jpg)
我从去年检查后到今年的心里状态:
我其实很排斥做手术。我属于保守派,并且我体质很敏感脆弱,一个小伤口,一般人几天就好了,我可能要2周。按照这样的恢复速度,即使是微创手术,我可能恢复情况没有医生认为得那么快。手术后,至少有一个月腿不能下地,需要专人照顾,我现在也没有这个条件。最主要的是,髋关节镜手术从国外引进的历史也就短短十几年,不够成熟也有更多的改进空间。
我也很困惑,同一个片子,不同的医生说法完全不同:有的医生说我的情况是典型的盂唇损伤,教科书级别的经典案例;但有的医生却认为没有什么损伤。有的医生建议我保守,有的建议我手术。当然,最终的选择权在于自己。
我不是没有犹豫过。疼痛的时候,不能像以前一样自由自在活动的时候,在家里呆着没有固定收入的时候,自卑感会像秋风卷落叶一般袭来,自己没有什么特长,也没有能力赚钱养家,那么负重“貌美如花”吧,也很难了,双腿的疼痛导致肩膀下意识耸肩紧张,我发现我右侧脖子的脖纹都有了(左侧几乎没有,从侧面印证我确实右腿更加难受),当然随着年纪的增长,皱纹是不可避免,可是我的后背会经常疼,脖子也咔咔响,看上去腰背很直,竟然会比那些弯腰驼背的人肩背还疼。我也听说很多髋关节盂唇损伤的人,全身关节经常咔咔响,人体太奇妙了,髋关节承上启下,出了点问题,容易影响脊柱和下肢,里面错综复杂,实在是搞不清楚。
我现在每天都会做肩颈放松运动,自我按摩,有时间的话两个人互相按摩。面对皱纹,也慢慢接受了,告诉自己,即使疼了也放松,不要和身体对抗。的确,我的腿卡住的时候,我越着急,越使劲晃动越难归正,反倒是我下了决心,不要怕疼,轻轻晃动,更容易归正。当不紧张,肩膀就不会紧张较劲,自然肌肉也不会那么难受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关节都会慢慢老化,我经常会拍着自己的大腿,对她说:“加油啊,你只要给我坚持到100岁就行哈哈,长了都不需要”。
大部分时候,我还是比较积极,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比如,我会去学学音乐,练练琴,看看书,学学韩语,有兼职的时候就做点兼职,我的日常生活轨迹用朋友话“像国民党贵妇一样悠哉悠哉”(人生难得几回闲啊!对替我负重前行的二哥默默表示感谢)。
我所认识的同样困扰的朋友近况:
前年写了双腿额的文章后,认识了一个大学老师。这个女孩在保守了约半年后,选择手术。两条腿都做了手术。现在康复状态非常不错。第一条手术的腿已经基本恢复,第二条还在康复中。
去年写了文章后,又认识了一个在美国生活文艺范十足的女孩。
这个女孩的美国医生建议她保守治疗,并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她训练后好很多,到目前为止一直保守治疗。她特别注意腿部保养,买了滑板车代步,尽量少走路“少磨损”,多做腿部不负重肌肉练习。平时基本没有太多症状,也不能负重。
她把训练动作录制了短视频给我,真心感谢这么善良的姑娘。
我也不定期练习她的康复动作,但是由于有些强度比较大,我做不了,且每个人损伤的位置不同,我进行了删改,自行摸索。这个姑娘给我的理念就是,要加强腿部肌肉训练,不能因为受伤,就不活动,否则肌肉力量更加薄弱无法保护关节。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身体就像机器,长时间不用,就生锈了。但是受伤的身体就像有了故障的机器,要更加小心使用。尽量在不加重疼痛的范围内活动,否则有可能扩大损伤,那就得不偿失了。国内康复训练远远没有美国那么普及,我去了几家医院,要么让我手术,要么让我保守,医生没有给我制定任何康复运动,最多是建议我做点力量训练。具体练什么,可没有美国医生那样列出一个单子给你。
其他人我没有定期联系追踪。
从她俩的情况可以看出,怎么选择都没有错,自己不后悔就行了。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是有办法解决困难的。最主要的还是心态。
写在最后:
我会坚持每年记录自己髋关节检查情况和变化,这也是医生的建议。
幸好是每年一次的检查,频率不高,不然真是太遭罪了。
医院没有淡旺季之说,永远人山人海(难怪医药板块涨幅这么高)
每当去医院,我都感慨“除了健康,其他都是浮云”。
可出了医院大门,我就希望自己“大吉大利,钱包满满”,哈哈,人啊,就是贪。
排一天的队,医生看5分钟,开一张单子去核磁共振;
再排半天队,做40分钟核磁共振;
再排一天队,找医生看结果。
幸运的是,二哥那么忙,还坚持陪我去医院,他就在医院里开着电脑上班。
我一定是上辈子做了很不好的事情,这辈子投胎不利,身子骨弱;
也一定是上辈子做了一些好事,这辈子能遇见对我这么好的身边人。
不管怎么样,我要把周围人对我的爱护化为动力,而不是歉疚,继续好好生活,好好恢复。
也希望和我有同样困扰的人,能够放松心态,不要伤心,所有的磨难,都是一种经历。有经历的人,有故事的人,内心可以坚韧而柔软。
还是提醒热爱运动的朋友们: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重视运动,也喜欢挑战一些动作,比如下叉,比如下腰。如果小时候没有练过,长大后才开始这些的,请一定慢慢来,并且不要太猛,做好热身,重视肌肉力量,舒展的健康的身体永远是第一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