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位年轻皮影从业者的职业规划

一位年轻皮影从业者的职业规划

作者: 风云Monika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23:05 被阅读0次

    我叫孙二,1995年生人,来自陕西省华县,2017年本科毕业后于2018年到陕西省西安市永兴坊美食博物馆内从事服务工作,闲暇时间与店里几个老皮影人学习皮影,也算半个皮影人吧。下面我想谈谈我的职业规划。

    1 为啥是皮影

    我爷爷是一位老皮影从业者,我又是在爷爷身边长大的,小小年纪时就喜欢跟着爷爷走南闯北到各地表演,所以耳濡目染下我也对这豪气冲天的“老腔”、“碗碗腔”产生了感情,配上我们华县的方言,觉得特有我们陕西汉子豪迈与爽气劲儿。我爷爷告诉我他20出头时可威风了,经常和村东头的蒋爷爷、宋爷爷,村西头的张爷爷和孙爷爷一起表演,那时他们在整个县里面都很有名,每逢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必拿上一个大大的“封子”,开车来请他们去表演,那时皮影比较流行,整个村里有大概七八家戏班子,但他们五个是最有名的。当然他们表演的好也是有原因的,从小就是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兄弟,家里穷上不起学,务农又年龄太小,所以就约着一起学个手艺,共同搭个戏台子,一起生存。

    十几年的积累让他们有了越来越深的默契,一个眼神,一声咳嗽,就明白该接什么话该递什么工具。他们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所以学了大概五年才有了这身本领。爷爷的戏本子有10几本,每一本都密密麻麻的标注着剧本,该做什么动作,该说什么话,虽然其他的工作爷爷也会,但爷爷在他们之中年龄小所以主要是负责千手。爷爷说拿起了这签子,就是再也放不下了。

    文化大革命以后,皮影不再像原来那么受欢迎了,很多人也改行或者搬到了别的地方,身边要一起配合的同伴也换了一波又一波,但爷爷没舍得抛下这门手艺,依旧往返于西安和华县,勉强维生,不变的是爷爷逐年增长的年龄和越来越颤抖的双手。

    2011年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爷爷也再次迎来了小小的春天,省、市、县领导都曾邀请爷爷去参加会议活动,还包括去国外表演,陕西省各景区也把皮影表演作为一项宣传活动供游客欣赏,但爷爷知道,皮影戏再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有的景区为了省钱省事,只雇用一名千手表演,其他后台声音都用录音代替,只保留前台的画面,因为观众根本不懂欣赏也听不出什么,只是图个乐呵;我们特有的”华腔老调”也变成了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因为观众外地人居多,听不懂我们在讲什么;以前大家喜闻乐道的故事也变成了陈词旧调,拍照的多,真正看进去的人少;表演出场费虽然比以前高,但生活水平也上来了,根本不够花的,所以从业者也不想着费力去创新搞花样了,固定两场戏循环演出,观众一般也没有回头多次看的,都是看过就走了……

    家里(华县)建了一个国际皮影文化生态园。爷爷刚强一辈子,从来拉不下脸求人,所以“靠实力”没评上什么头衔,只好留在西安守在这小小的一角(永兴坊美食博物馆),和剩下四位年龄不齐的新伙伴,一起保护这个越发微弱的星星之火(皮影),还好,这里是西安唯一一家保留传统表演方式的地方。

    我本科学管理,非名校,所以毕业了找工作不是很顺利。我身材瘦小,做不了体力活,也确实承受不了那份辛苦,爷爷近些年身体一直不好,近一年病了在医院住院,我想爷爷,爷爷也想我,所以思前想后我回到了西安,代替爷爷留守在永兴坊。几位之前和爷爷一起共事的爷爷们也照顾我,让我在这边打打零活,闲了他们教我耍皮影,也算是把这项艺术传承下去,看着爷爷们老眼都泪汪汪的,干巴巴的求个继承人。我也感动了,可能也带着些许的激动,当场承诺他们一定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于是乎我留下了,每月工资2500元。

    2 我的职业规划

    20岁正是一个人奋斗的年龄,囿于这小小的永兴坊确实不甘。但人生中总是充斥着这样的无奈,见识过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但是能力支撑不了那样的梦想,又能怎么办呢?可能有时真的不是我们选择了生活而是生活选择了我们。回到西安,虽说是爷爷的愿望,但对于我来说也是有一点点无奈的成分在吧。我有时也在迷茫,三流的学校,难道注定是三流的人生么?我不知道。从骨子里来说,我挺喜欢皮影的,毕竟从小生长在这样的环境,受爷爷影响可能我相对于别人也有更深的体会,我也比别人更清楚皮影到底差在哪儿,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还是有机会把这个做好的。可能人生也是这样的,无法尽善尽美,但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应该就可以了吧。因此,我选择了留下,5-10年内先做好准备稳扎在西安和华县,把这门技术学好,然后后面去专业的地方进修,在人文和艺术上提高自己水平,一旦有机会就可以尝试做皮影传承人,那时日子应该会好一些吧。

    有的东西,是注定要被遗忘的。因为社会向前发展,糟粕必须被丢弃。皮影虽然相对于其他艺术表演粗糙,但是不能否认他有自己的艺术价值。就像家里的老人一样,虽然他们老了,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了,但是他们对于家庭的实际意义不在于他们的实际使用价值而是情感依托和家庭凝聚力的中心,没有老人的家庭多数都是零散疏远的,因为没有圆心是不足以成圆(团圆)的。

    以皮影为代表的老艺术,都是我们国家民族艺术的圆心,我们不能断然抛弃遗忘。虽然皮影确实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原因:皮影的语言(方言)对于陕外人士来说难以理解。但如果将其作为陕西的地区特色,或者更小范围——华县的地域代表也未尝不可。当前省内虽成立了几家皮影文化园,但无论从资金还是管理上都缺少专业人士,这说明社会各方力量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做的不应是简单维持而应是一种主动对抗,要保护好他的原生态状态,而不是去追赶潮流(据了解有的地方为了加大宣传效果故意迎合大众编造一些恶搞的故事),相信一旦把他扶上正轨,后面会顺其自然得到保护和发展。

    我们应该相信民族的就是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只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在这些老艺术家们还尚在时留住皮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我孙二也只是茫茫大众中的一叶浮萍,托爷爷的福才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皮影,我愿意以身殉道,大不了最后和爷爷一样清贫一生,但我至少努力过,我就无怨无悔!

    附:第一段出现时间节点、表演形式等皆真实调研所得,为了更好呈现感悟以第一人称方式撰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位年轻皮影从业者的职业规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vp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