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道听途说—生气难过的时候,我怎么过的?》 秘方是:去购物、去吃、去喝、去看海……是能让生气难过的心,得到释放。但,总感觉治标不治本。我很生气与我知道我很生气,是两回事。一个观念的转变,让我自己受益。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证实了这一点。
第一个故事:顾客至上
某天晚上,在外浪,到饭点我饿了。路过一家叫“遵义羊肉粉”的店,让我想起高中时代的羊肉米线。准备重温年轻时的味道。
一进门,扑鼻而来的是经典的羊肉汤加香菜的味道——香。
放眼一扫,装修简单,墙上贴着菜单,都是xxxx粉。看见两个女孩子在吃两种面食,一种是较粗,一种较细。我牙口不好,认为细的那种适合我。
我:服务员,请问那两个女孩子吃的面食,粗的叫什么,细的叫什么呢?
年轻的服务员:自己看咯。粉和面。(头也不抬,只盯着自己的手机)
我:那我要一碗细的那种羊肉面。
(5分钟后)
中年的服务员,端上了一碗粗的羊肉面。
我心想:我要的是细的,怎么是粗的呢?是不是弄错啦。
我跑到中年大叔面前:我点的是细的那种面,怎么上的是粗的呢?是不是弄错啦。
中年的服务员:没有弄错,您点的是羊肉面,就是这种。
年轻的服务员:你自己点的就是面,自己不看清楚。(以一种非常冷漠的高姿态,甚至他很生气的状态来回我,指责是我自己出的错!)
(这样的反馈让我感觉到生气,很无奈乎)
于是,我无奈的走回了自己的位置,面对着上错了的那碗羊肉面,心中莫名的生气。
此时我在想:我知道我现在很生气,生气的主要原因不是他给我点的面弄错了,而是在于:年轻的服务人员得态度,不仅不和善,反而是在指责我。这是我作为消费者,收到的最大的礼遇。越想越生气!
我转念一想:既然上错已经是个事实,跟他辩了也没有用。不过,要是以后,我开这种服务类的店或者公司,客户至上,一定是要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即使是客户错了,也要给顾客一种好的感觉。这家店,我不会再来第二次,因为我在这里消费,不仅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而且还让自己觉得委屈难受。
(一晃10分钟过去了)
开始动勺子,喝了3口汤。牙口不好,我决定再重新点一份。
重新点一碗 吃光为了证明我的需求是细的面,我硬是把一碗细的面给吃完了。
第二个故事:将心比心,莫让别人等
以前自己的情况:到任何场合,迟到是常态。自己还有各种理由,迟到也不觉得有多大的问题。从未去换位思考过等待者心里的感受。
当等人发生在我身上时:我很生气。
与朋友A约好,上午11点在金拱门碰面,之后,一起去吃饭。约的地点,距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近。所以,我破天荒的早到10分钟。一开始心里还挺高兴,今天我早到了。到12点,没有见到朋友A出现。微信问“到哪里了呀”,结果回复:“才刚起床,叫我再等30分钟”。我内心真实的写照是:怎么回事儿了,才刚起床。
心里生闷气的等到11:40,还是没有见到人。微信“到哪里了”,不见回;打电话想问问,到哪里了,结果电话没有人接。此时我非常生气:以后,我才不会和你约了。
突然我意识到,我知道我现在很生气。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生活节奏快,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让人长时间的等,一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二是在增加对方的成本,以后这样的人,会没啥朋友的。
将心比心:细想曾经别人等我,是怎样的心情呢?(在此,对曾经被我伤害的人,说声对不起)
以后要是我再与朋友有约,要么放宽见面的时间;要么花高价打车去。
(PS:我的消费观是:出行几乎是坐公交,从A地去B地,2元车费能到的,我一定不会选择3元车费的车,我一定会多等一会儿,坐最便宜的那趟车。)
与朋友约看电影,几乎每次都是开场15分钟后,才到电影院。
这一次,我打车去,奇迹发生了:电影还没有开始。
朋友很取悦地说:好难得呀,终于能看见电影的开场了;甚至可以看见开场前的广告。
我很生气与我知道我很生气,是两回事。认清情绪的来源,很重要。
前者只能让自己更生气,后者却可以做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到“我为什么很生气”,乃至于找到很生气的原因,然后再把注意力放在那个引发情绪的问题上去,并从生气的事件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
也许,君不屑于这样的小事;
也许,君你早已做到,生气时找方法;
也许……
However,还是希望,听听君你生气时,内心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