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一句话,用来赞颂大唐毫不为过,秦朝统一,但是秦始皇统一思想,不能有异端,汉朝承启,但是民族争端是个大问题,再到隋朝,动作不小,效果不大,好处都留给后来人了,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才有唐朝开启那个璀璨辉煌的时代,细蜀后来的朝代,宋朝纵有十里扬州路,感觉还是有点小家子气,元朝汉人的骨气都没了,不谈也罢,明朝,有点佛,文人墨客一点都潇洒,清朝,不提也罢,等看完中国历史,才感叹无出其右,终究,盛世不再来。
之所以对大唐赞誉颇多,是因为那种精神,简直不像中国出产地,淡定从容,屹立于东方之巅,那不仅仅是外表的繁华,更是洗涤四海八荒的气魄,你看王勃,你看王维,你看李白,你看看那些盛唐的诗人,哪个言愁,除了政治上的不得意,连离别都不见感伤,天涯比邻,海内知己,又有什么好愁的呢,想想他们的姿态,永远意气风发,看花赏月,醉酒当歌,读读李白的诗都能知道当初有多美好了,这种仙气,天赐不谈,也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所以,李白永远只有一个!虽然宋词豪放派也很好,但那是,看的开!
诗人,也唯有唐朝才出的来,物质和精神,是互相促进的,所以,一直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理解不清,两者共存不是更好吗,就比如唐朝人从来没有出来如此文化,他们享受生活,也善于享受生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海日残夜,不论何等境地,都能享受到其中乐趣,这种精神,值得赞扬,话说,连女皇都出的来,看看其他朝代,出的来吗?当然,分界线要从安史之乱开始,看看杜甫一生所做诗篇,就感触颇多啊,但是,到了中唐,虽然失去了很多,但终究不改其色。
文人墨客喜欢借物言志,白居易,李白,就像是一种文人诉求,他们痴,向往于那个美人,就像是向往那个时代,赞叹那个美人,就是赞叹那个时代,这是导演的美化,众生微尘里,唯她繁星烁烁,众人眼里的她,或许有千众面,但无疑都是美好的,她是帝国的权杖,一种标志,众人向往与她,就是表达了对这个时代的爱慕,也是类似于诗人心中的缪思女神,激发众多艺术灵感,李白写她,写的如梦似幻,白居易写她,写的至纯至性,所以,才会让人对她心生向往,什么时代,才能孕育出如此钟灵毓秀的美人,集大唐之魂魄。
历史上的白居易写长恨歌一开始源于对政治的讥讽,但写着写着,把自己都感动得不轻,人始终是善良的,他不忍把帝国之罪归于一个女子身上,谁能说她是有罪的呢,只是一个美丽薄命的女子罢了,电影中的白居易,更加放荡不羁,更加痴恋这个女子,她是美的,极美,也是灵感之源泉,所以,他为了追寻女神,写下这个诗篇,表达自己的向往,但是,他基于对自己作品的严肃性,和对女神的负责,他苦苦寻找真相,但是真相不堪入目,无法接受自己的信仰倒塌,这无异于把过往都否定了,每个作品都是作家的孩子,这样不堪的事实无异于把自己的茁壮成长的孩子亲手溺死,所以才会对真相抗拒,表现也甚是疯狂,但白龙,白龙这个少年 让他看见了真情,也看见了一个人应有的坚守,也更为伟大,而他的贵妃,也比想象中的更为美丽。终究,他的孩子还是保住了,他的信仰所在,就算经历重重艰难,或许过程支离破碎,只要它在,那就好,凤凰涅槃,未必不是好事,打不死的,终究会让其更强大!
纵观历史,中国男人少了一种豪气,虽然口口声声铁骨柔情,但是,他们为国捐躯,为义插刀,却不肯为女人做出一点牺牲,或许有,但不多,女人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对于家的寄托,他们为国为民为家族为兄弟做出一些违背道义的事情,从来不会有人说什么,反而赢得众多赞同,外加众多美化,而为一个女人做出很多事,反而会有人说他昏头呀,不管两情相悦还是一厢情愿,你看看褒姒一笑倾国,妲己迷倒纣王,毁了朝歌,这些美女,统称为红颜祸水,最可气的是,很多战争都是以女人为借口,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还美名其曰爱情,当然,大家评价也是女人祸国,若女人安安心心的为国献身,就更是众说纷纭了,四大美人,只有昭君一人落得好评,想想希腊传说中的特洛伊之战,为海伦打了十年,毫无怨尤,倾全国之力为一个女人,在中国历史,这种不太可能出现了,因为中国男人,有责任和担当!
电影中的文人式情怀或许也体现于此,杨贵妃这个人,美的毫无侵略性,但是,却能引得众多人为他折腰,虽然它于战争只是借口,也算中国男人的特性了,不过起码表面还是很浪漫的,粉饰太平足矣,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战争和美女扯在一起,总是带着几分旖旎浪漫的。
电影里的美女们,都是有点悲剧的,开始的她们有多么美丽鲜活,后面命运就更让人痛彻心扉,落花碾成泥,怎么不让人痛惜,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美人迟暮虽然伤感,但是,相比于美人不正常的凋零来说更让人感觉难受,这是电影的抨击。春光争艳,落花纷纷,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女性的命运总结。
杨贵妃,她于国,或者是国于她,都是彼此必不可少的存在,国家于她,不仅增添了众多光环,和令人着迷的迷离,而她至于国家,则是对其气度魄力精神更好的诠释,她的耀眼善良自是不必多说,她死了两次,第一次死,从容不迫,不仅是为爱掩饰谎言,还为了那些饱受摧残的子民们,这是国之大义,品行高洁,第二次死,无人救她,死于毒发,痛苦不堪,依旧没有丁点怨气,所以空海知道后,才会泪流满面,这样的女人,怎么不让人心之向往,所以,她是大唐的象征意义所在,也是一个上位者应有的大爱无疆,程蝶衣觉得艺术无国界,不疯魔不成活,而她则是,众人负我,我不负众人,有种佛家的悲悯天下。
好的时代就算过去了,也会有人念念不忘,而念念不忘,也必有回响。只有真正喜欢的,才会感触颇深,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不外如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