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很久了,可却久未动笔写下这些文字,有些感想想了很久,没动笔,最后还是忘了;有些感想想得很深,没思考,最后还是没懂……
余华在中文版自序中写道“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对一条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犹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看完这本书是许久之前的事,敲下这些文字也已经去了许久,之前敲下的一句话本想着删掉,但还是决定保留:“我终于决定再次拾起放下了久违的笔——我要写作,虽然这几年我一直在心底嘀咕着:要写作,可是,断断续续、挣挣扎扎,却一直徘徊在起点,我曾认为我有很多故事值得去写,值得去回忆,值得让他们再活一次,却发现浪迹在俗世中已日渐污浊,图名牟利让我正在丧失这点可怜的自知,每一个当初葆有赤子之心的人儿,谁又愿意为生计低头弯腰?可残酷的现实训诫我们,似乎不追逐利益就无谈生计。于是年少自知之明到现在成了自知不明、自知难明。我曾经以为,我可以涉猎群书,那些年想看而没有条件看的书,现在可以看;那些年已经粗略浏览过的书,现在也还可以细细地看、慢慢地品。可是过去想看的书,变成浓烈的陈酿,醇香——但我选择了望而却步。过去有过去的情怀,现在却丢了现在的境界。想看的书、想写的作、想让他们再活一次的记忆,想……那些所有的想,至今究竟做了什么?事实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看过《活着》的读者,都为主人公福贵的命运悲缅,人生百为,最难只为活着,活着真好,活着世界都是你的,从福贵到许三观,从20世纪到21世纪,从书本到普通大众,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那样的的可爱可亲,《活着》是一部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而《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时代的悲剧,却又是一部个人的喜剧 ,作为读者,我们都会为许三观、四叔、根龙、阿方、李血头、许玉兰……他们种种愚昧无知、滑稽可悲的语言、行为、举止苦笑不得,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当我们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我们时,我们便成了局外人,便成了他们的取笑对象,我们认为他们不懂我们的生活,我们又何尝懂得他们呢?正像许三观他爷爷那村子里的人们所认为的那样:
“我儿……‘爷爷说’,你没有卖血,你还说你身子骨结实?我儿,你是在骗我”
“是不是没有卖过血的人身子骨都不结实?”
“是啊”,四叔说,“你听到刚才桂花他妈说的话了吗?在这地方没有卖过血的男人都娶不到女人……”
“这算是什么规矩?”“什么规矩我倒是不知道,身子骨结实的人都去卖血,卖一次血能挣三十五块钱呢,在地里干半年活也就挣那么多。这人身上的血就跟井里的水一样,你不去打水,这井里的水也不会多,你天天去打水,它还是那么多……”
不卖血就取不到媳妇,有血卖的人身子骨才结实,血就像井里的水你不打它也不会多,这是什么规矩?我们不懂,我们也不可能相信这样滑稽的规矩。在我们看来如此迂腐愚昧的规矩,在那个年代、那些僻远的落后地区,人们将其信奉为不可悖逆的惯例,人们踏踏实实、辛辛苦苦、兢兢业业耕作一年,还不如卖两次血,卖血又不犯法,如果我是这个故事里的一员,我很难说服自己不加入卖血者的行列,故事的巧妙在于说服了读者,当走投无路时,卖血似乎无可非议。有的人,有自己的规则,按自己的王道有节制的卖,有的人却不顾死活,卖血成性,当节制者与狂徒者交织在一起,悲剧便随之而来。
个人是可悲的。把血当成救命的稻草,疯狂、痴迷、成瘾,还像阿方和根龙告诉许三观那样,卖血前要大碗大碗的喝水,这样可以使身上的血化淡,说者有理有据,听者服服帖帖,这样啼笑皆非的行为举止,既可爱可笑的,更是可怜可悲的,践踏生命者哪里知道生命是应该尊重的!
家庭是可悲的。个人是家庭的一员,当大饥荒来临时,为了让家人吃上一口饱食,许三观想到了卖血;当许三观为了让二乐能够从乡下调回城里,千方百计的讨好二乐的队长,没有钱接待队长时,许玉兰想到了让许三观卖血;当一乐重病急需转到上海治疗时,大笔医药费从何而来,借吧,可是当能借的都借了,甚至曾经与自己有着深仇大恨的仇人都伸出援助之手时,接下来就只能看自己了,于是卖血又成了救命的稻草,也是唯一的稻草,所以只能狠狠抓住不放,而这一次也将卖血演绎的疯狂,天无绝人之路,这就是最后的那条路了,当许三观认为这是最后的那条路时,萍水相逢的来顺、来喜兄弟却将其视为生活中一条最快、最平、最易的新路,生活本生就是一部带有讽刺意味的悲剧,卖血卖到极致后,本是一个家庭悲剧的结束,却变成了另一个家庭悲剧的开始,我们没有看到路人来顺、来喜兄弟二人往后的生活,但我们窥见了许三观整个家庭的变迁史,在他的家庭每一次走到拐角点时无一不跟卖血联系起来,在言语上一向自私刻薄的许三观,在每一次卖血时想到最多的总是他的家人,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自私的许三观,同时也是一个疯狂、无私的顶梁柱,我想做人切不可学他,但是做顶梁柱却不得不学他。
社会是可悲的。不管是爷爷、四叔,还是根龙、阿方,亦或是李血头、方铁匠,甚至于何小勇夫妇,他们都不过是社会中最普通的一员,他们的言行举止也不过是社会中最简单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已无法领会那个时代的悲情,尽管故事已将那个时代表现得淋漓尽致,可那些悲惨的人儿,终究无法跃然纸上,无法吐露他们真正的心之所向,海涅说“死亡是凉爽的夜晚,生活是痛苦的白天”,鲁迅用笔描写了杨二嫂式封建迂腐的旧社会,记录了少年润土式那类被时代束缚捆绑的人儿,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的悲情,每一个社会都有每一个社会的悲剧,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幸运的,可若干年年之后,当后人来翻看我们的故事时,他们会不会用同样的笔触,感慨我们真是悲惨的人儿,这个社会是那么发人深省,可悲、可叹、可泣!
而像许三观、福贵似的人物又何尝离我们远呢?我们总是回忆过去的悲剧,还心生怯怯的感概,还好我们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却忘了反思现在的悲情,现在和过去、未来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幸福总是有限的,苦难却是无垠的!
没有悲剧就没有崇高,没有悲剧就没有伟大!可是平凡的人,向来只追求生活的权力,崇高和伟大并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想写的文字没有写完,该写的故事还会继续,时不待人,有时再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