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一段春秋战国史
春秋战国以前的历史,虽然也精彩,但是因为年代久远,总是带着朦胧的色彩。及至春秋,随着文字记载的出现,我们的历史才开始逐渐进入高清的阶段。我尤其喜欢春秋战国,不仅仅因为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但想要读懂春秋战国的历史,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段历史年岁太大,那些历史人物说出的话都太过古奥,连听都听不懂。更不要提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规律了。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是一套好书,但是字太多,读起来门槛还挺高。至少在小学低年级,想要通读这套书,非得有家长的辅助才行。
但是,修修的《句句带“梗”的漫画中国史》倒是挺适合。最近我给小侄子推荐了这套书,他跟我说,这三本里面,他尤其喜欢《句句带“梗”的漫画中国史:春秋战国》这一本。
这小子,跟我真是投缘得很。我也尤为喜欢它。
2.春秋战国的那些老“梗”
想要了解中国人,就要阅读中国史。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人性的稳固。
几千年来,沧海桑田,但是人性从未变过。我们循着人性的角度,可以总结出很多有意思的规律。
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这时候的国家,规模都不大。武王伐纣以后,周武王成了中国的第一个“周董”。可是,他一个人的能力还是有限,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开始把地盘分成一块一块的,让大家分别管理。这就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埋下了伏笔。到了东周,周天子式微,诸侯国开始了淘汰赛。当然,前半段春秋时期,大家还念着兄弟情义,哪怕是争斗,也还算和谐。可是,到了后半段,战国时期,这场决斗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了。这争斗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是知道的。秦朝最后统一了六国。
3.同时期的古希腊文明
同时期的古希腊文明开始崛起,这也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象征着那个时代的光辉时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时的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修修在《句句带“梗”的漫画中国史:春秋战国》中总结,当人类社会进入铁器时代,农业效率的提升,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有“闲”阶级。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就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战争。也正是在此推动下,大的帝国出现了。
中外的历史合并在一起看,修修总结这一段的历史特点,分别是:“分”“想”“帝”。“分”指的是当时分封制盛行;“想”指的是当时世界各地出现了很多的思想家;而“帝”,在中国指向的是“统一”,在世界的其他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上,也指向“统一”。
这么一说,春秋战国的历史,是不是就简明了很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