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又看了一下叔本华的活出人生的意义。
看了两个小内容,一个是财产,一个是地位。财产的开篇就引用了别人的需求论,当时觉得很奇怪,马斯洛的五需求是归纳的最好的,怎么不引用了?转念才发现自己的愚笨,因为他们俩根本就不是生活在同一时代。
突然间觉得虽然叔本华在那个年代他的思想很超前,但是一些理论也并不完善,后续随着学科的分支,专业性越来越强,人们对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创造出不同的学派。
财产里面他也提到了一个概念,那就是相对幸福,什么才是相对幸福,当人们在乎的时候,如果拥有,他的幸福感就会降低很多,如果没有获得他的幸福感就会降低,他是心里的感知和拥有的财产数量并不会成正比,并不是说人拥有更多的财富人就会快乐,相反如果人一个人从无到有,生活反而会让他走向无所事事或者另一个极端。
而在地位当中,没有阐述了人要有怎样的地位,才会受到人们的羡慕,他反而认为地位是因为人们需要满足别人的目光,在乎别人的评价才能生活。
有的人活着就很在乎别人的评价,总是活在别人的成见中。将别人的看法视为自身存在的现实,而自己的理念却成为一种概念。换种通俗的说法就是叫虚荣。
而他认为我们内在的富足才会带来安静,这样才会慢慢恢复自我才会摆正自己的心态,享受更多的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