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学习践行印证传播圣贤文化,知行合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贡向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如果有一个字那就是‘恕’。”我们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儒家文化最高的境界就是“仁”(从正面论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翻过来讲)克己复礼,克除自己的习气、欲望,一以贯之,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当我们从最底层的逻辑去理性看待每一个问题,当指责、抱怨他人时,换位思考;当我们不希望他人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就不要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人。这应用于生活中的每一种相处模式,当我们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内心生发出良知之心、慈悲之心,到达圣贤君子的境界。
平日里耳熟能详的话语,真正理解、运用于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细细体悟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知行本一,是没有真正落实于在修心上下功夫,或者说只是流程化做表面性文章,于人于己效果和意义不大。
就说说最近我这几天的经历吧,以此照见内心的私欲和不足。
这次陪母亲去医院复查,视力恢复的很好,医生说可以热敷,不至于眼睛有干涩不舒服的感受。于是回家当天我就立马着手来做。在为母亲热敷的过程中,我脑海中浮现的是自己患乳腺增生时母亲天天为我热敷,为了确保我的身体健康,母亲为我付出了太多,毫无怨言,不图回报,而相比于母亲对我所做的一切,无论我对父母做多少都显得微不足道。每次和母亲在一起,我用心体会着母亲的感受,渐渐地抱怨、指责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身体力行,尽最大能力,为母亲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和母亲近距离接触,我感受到母亲也是希望姐姐给予她一份关爱,我这一刻我理解了空巢老人的孤独,需要的不一定是时刻的被照顾,而是给予一份精神上的关注与理解。相对于我的天天陪伴,也许是姐姐的一份依赖或者信任,可以几天不来,可是她理解不了即便是我做的再多,也替代不了每一个孩子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母亲几次和我说:“你姐好几天没来了。”这时我只有默不作声,我怕一说话带有抱怨,而是想着法用合适的方式告诉姐姐,趁父母健在,多为父母做些什么,不给自己留遗憾。明天是姐姐的生日,今天早上我告诉姐姐,我为你买了一颗花儿,今天有时间回来时拿回家栽上。相信姐姐看到花儿会心情美好。我既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又要确保亲情的和谐,这需要我做点儿什么。我学会了站在每一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是我,别人说我怎样,我会作何感想。真正体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切身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