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喝酒的人应该有听过“酒花”这个名词,实际上酒花这个名词人们对于酒产生的泡沫的美称,而且这个称谓只存在于白酒,啤酒、洋酒、红酒都没有这个称呼。
为什么会给酒产生的泡沫起了这么一个美称?这是因为很多人相信通过酒花可以识别一个酒的质量,酒花多而且消散得慢的话就是好酒。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实际上很多酿酒人都说这个说法没有根据,因为即使是好酒也未必酒花多而且散得慢,相反质量差的酒,有时候也会酒花多而且散得慢。
酒花实际上是由于酒精和水的表面张力不同,受到压力的情况下,表面会形成一层或多层泡沫。例如你摇晃酒瓶,或者将酒从高处倒入容器里,便会出现这个情况。
酒精浓度越高,酒花就越大,但是由于表面张力过大,所以导致酒花消失得很快。酒花越细小的话,消失得越慢,
大家给酒花的形状情况分别给予了不同的称谓,一共有5种酒花,按照酒花大小来区分。
大清花:酒花如黄豆般大小,大小均匀,消失得很快,酒精浓度在60-70度。
小清花:酒花如绿豆般大小、消失速度比大清花慢一点,酒精浓度在50-60度。
云花:酒花如米粒般大小、多层重叠,存留时间比较久,约2分钟,酒精浓度在40-50度。
小花:米粒般大小,只是大小不一,大的话如大米,小的话如小米,存留时间与云花相近,酒度在15-40度之间。
油花:顾名思义,酒花像油倒出来的泡沫一样细而密,是由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珠,酒精浓度在4-5度。
这里可以得出结论,酒精浓度在50度左右的话,酒花形状是比较好的,而且持续时间长,正好我们大多数名酒都是53度。
很多喜欢收藏老酒的朋友,拿到一瓶超过10年以上的老酒,会摇晃酒瓶来看酒花,如果酒花比较多的话,那证明这瓶酒保存得还是比较多的,度数并没有下降多少,当然前提是这个酒瓶是透明的玻璃瓶。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越老越好的酒其酒花越多越细密,停留的时间也越长(30秒左右)。但60度以上的白酒酒花稍大点(如绿豆,停留的时间也稍短一点(十几秒)。40度以下的低度酒酒花非常少,几乎没有,停留的时间更短(几秒钟)。这个是老酒的酒花现象。
酒花通常只能作为判断度数参考标准,并没有科学的说法证明酒花好的酒,质量就好。曾经我在网上看到有宣传说一个小时酒花不散的神酒,我喝过放了10年的老茅台都没有这效果,你这个酒还能保持一个小时酒花不散?
这里可见越来越多人喜欢用酒花来判断酒的好坏,这点正好被一些打着坏心思的商家利用了。基本上一个“合格”的劣质酒一定会加的几种添加剂就是,增稠剂,增色剂,除苦剂。
往酒里加增稠剂就是为了酒花和酒线而应运而生的,加了之后酒花持久得更长,酒线能拉得更高更长。增色剂就是色素,让酒色更黄,看起来年份更老。除苦不用说了,便宜的劣质酒,基本喝起来就是不苦,口感淡寡。
好喝的太贵,便宜的不安全,这种情况实在有点尴尬。人人都知道一些昂贵的品牌酒是纯粮酒,诸如茅台、五粮液等,但是毕竟因为品牌效应等等东西在,这个价钱自然不低,作为口粮酒实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可能。需求性价比高,亲民价格的纯粮食酒,我相信也是众望所归。
匠心酱香xiantanjx,与你分享更多关于白酒的点点滴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