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简史作业:虞世南和骆宾王笔下的蝉,有什么不同的意象。

古人常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初唐的虞世南和骆宾王各有一首咏蝉诗,借以言志。
《咏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古人,君子戴冠,冠带下垂于颌下为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故食物都是清露,这两句写了蝉的形状和食性,却是处处含有比兴象征。首句以君子之形暗示出一种贵气,清,洁净,纯洁。身份的显贵和“清”似乎有违和,但是,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蝉,贵且清。
凤凰,非梧桐不栖,非实竹不食,非醴泉不饮。蝉声自梧桐树上传出,自有了与凤凰一比的高傲。前两句,蝉的清贵高洁,洁身自好的品性跃然。拥有了高洁的品性,蝉的声音如九天凤鸣自会盖过风声。
虞世南的蝉,高洁,清贵。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秋天的蝉声响起,惊厥了狱中人,引发思乡情。玄鬓指黑色年轻的发鬓。白头吟,一说自己年华易逝,不再是有“玄鬓”的少年郎,二是用了卓文君的典故,用男女爱情破灭比喻自己对国家的衷心蒙尘。露重翅薄不得高飞,连叫声都被风声盖过,古人寓蝉饮露为洁,这里却是“露重”导致“飞难进”。原本高洁的蝉,又有谁相知相携。
骆宾王笔下的蝉,困顿,压抑,无法振翅,无人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