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里讲过一个关于所谓的「选择恐惧症」的故事。
一个姑娘在离婚后迟迟不肯放下原来那段婚姻,她感到原来的婚姻是自己人生的一个「败笔」,是自己活到现在为止唯一「失败」的地方。就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一个自己还比较心仪的男人,却还是觉得无法做出跟他在一起的决定。欧文亚隆让她想象拉着这个男人的手去参加party,她说在想象里都很不愿意拉着他的手,并解释说:「因为那意味着我就跟他在一起了,意味着party中所有可能的其他帅哥都没有机会再认识了。并且如果我们真的在一起了,可能还意味着我真的继续前行了,意味着我承认我原来的婚姻是失败的,意味着那段婚姻真的结束了。」

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多种选择的困境,这似乎是个永恒的命题。
作者 / 【美】丹•艾瑞里 著 赵德亮 夏蓓洁 译 来源 /《怪诞行为学》 中信出版社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说,在现代民主制度下,困扰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令人眼花缭乱。
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仍然竭力为自己保留各种选择余地。我们买的是可扩展电脑操作系统,以备万一需要在上面装那些最新的高科技附加功能;我们让孩子学习各种东西——体操、钢琴、法语、植物园艺,还有跆拳道,以发现他们在某个项目中可能激发出天才的火花;我们买豪华的运动型汽车,不是为了到没有高速公路的地方去开,而是万一我们下了高速公路,轮子有足够的高度不至于损伤底盘……

有一项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著名实验,被称之为「房门实验」。电脑屏幕上有三扇门,分别代表不同分值,要想多赢钱,就必须找到给钱最多的房间,进去尽量增加点击次数。每换一个房间,就用掉一个点击次数(限点100次),与此同时,另外的门就会以同等的速度在缩小,直至消失不见,除非你维持点击率。
实验结果证明,这些智商出众的高材生们反应大多一致,尽管分值偏高的门只有一扇,可他们仍然不肯失去另两扇门的得分机会,每当一扇门开始变小,他们便焦虑地进行点击补救,于是,不得不在三个门之间手忙脚乱。
其实,无需计算就能明白,找出最高值的那扇门才是获胜关键,可在参赛者眼中,正在消失的门意味着一次得分机会,他们不能失去……

换言之,每扇正在消失的门代表着诱惑和选择,面对这些,大部分人正手忙脚乱地从一扇门冲向另一扇门,在多种选择之间奔忙。

在今天的社会里,人们不断提醒自己,我们可以做到一切,可以成就自己期望的一切。因此,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全面提高自己,对生活中的一切加以尝试,必须在有生之年把人生必看的1000种东西看遍,看了999种也不行。随之而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样做下去,难道不会吧自己搞的劳累不堪、心力交瘁吗?弗洛姆描述的这种诱惑,我认为,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些参与者所遭受的诱惑,他们正在手忙脚乱地从一扇门冲向另一扇门。
在门与门之间奔忙是人类的一种奇怪行为。更加奇怪的是,我们的一种冲动驱使我们去追逐毫无价值的选择——那些几乎消逝的或者对我们不在有价值的机会。我们有多少次买下了打折商品,并不是因为真的需要,而是因为一旦打折结束,这些东西卖完了,我们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价格了?
我们有种非理性的冲动,要让所有的门都开着。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应该去关。想一想电影「乱世佳人」中的一个情节:白瑞德要走的那一幕,斯嘉丽抱住他:“我到哪里去?我该怎么办?”很久以来白德瑞对斯嘉丽的忍耐到了极限,已经忍无可忍,他回答道:“坦率地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

电影根据玛格丽·米切尔的小说改编,这句台词被奉为电影编剧史上最难忘的经典之作,这不是偶然的。这一扇门狠狠地关上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它提醒我们大家,无论是大门还是小门,该关的就要关掉。
————————————————————
————————————————————
我们决定建一个群
有时候,你闷了一肚子的骚无处发泄的时候,这里可以给你提供一个舞台,让你尽情释放,还会有一帮朋友嗑着瓜子看你摇摆,不时还会有人上来跟你共舞。你的舞步怎么魔性都没有问题,只用跟随你的内心,只要不踩着别人的脚就好。我们希望它可以成为让你内心肆意徜徉的后花园。
群已经超过100人,无法扫码加入,微信搜索“xinmao2333”,添加欢喜心猫为好友,它会把你拉进群。
我们在十万喵波切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