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
早上的读书分享会,一位书友分享了她母亲的临终景象,接到电话,一路从深圳哭到家,终于见到了最后一面,他的故事让人不由地感叹世事无常。
另一位书友则说她想主动与继母交好,摒弃前嫌。昨天她给她的继母打电话了。从分享中,听得出来她的情绪似乎很复杂:明白自己道义上应该做什么,也终于下定决心去做了。然而,实际的情况是那么让人别扭,以至于她有些懊悔这样做,后悔有过如此的想法。
她的分享,让我想起张爱玲和她母亲,马尔克斯和他母亲。
张爱玲的父亲是个不太有家庭责任心的富家老爷,吃喝嫖赌娶姨太太,什么都干,她的母亲对此很失望。夫妻两人争吵,离婚,后来母亲抛下年幼的一子一女远走他乡,只在张爱玲几个重要的教育节点短暂地回国几次。
母亲,对张爱玲来说,是心中永远的痛,也是永远的渴望。她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她每个圣诞节会给母亲亲手制作和邮寄卡片。可等到母亲真的回国来学校看她时,她却连和她拉手都觉得恶心。分别时,也并不表现出特别舍不得的样子。
无独有偶,马尔克斯也曾对母亲怀着这样复杂的情绪。
出生没多久,父母外出工作,把马尔克斯留在外公外婆家,11岁才回到父母身边。他这样描述六七岁时,有一天妈妈来看他,“我突然进来,大家都不说话了。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认不出谁是我妈妈,直到她张开双臂。她拥我入怀,身上散发着永恒不变的特殊的气味。我知道我该爱她,但我做不到。负疚感袭来,我身心俱伤。”
我不知道马尔克斯的孤独是否就从此而来,不知道张爱玲后来“偿还”了母亲花在她身上的教育费用后的心情,除了复仇后的快意,是否还有其它,也不知道我的这位书友和她的继母有过怎样的过往。
但,我知道绝大多数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甚过自己的生命,也知道每个母亲,她除了是一个母亲,她还是她自己,还是她丈夫的妻子,还是一个人,而生而为人,总有太多无能为力的时候;我还知道爱是付出,是朝朝暮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