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14日,带着丝丝秋雨的凉意,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带领全区初三备课组长和部分教学领导开启了如东、无锡的培训之旅。非常感谢局领导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培训的平台,提供这样一个近距离向优秀学校的领导师生学习的好机会。
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行色匆匆,有些紧张与疲倦,但却感到非常充实和愉快。12日我们观摩了如东的两所乡村学校:童店初中和于港初中。 在童店我们听取了校长和备课组长的报告,了解到学校坚守养成教育,坚持教学改革。他们参悟出叶圣陶老先生这句话的精髓: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好的习惯。学校将“十个一”活动常态化,真真正正地以习惯养成夯实学生人生根基,锤炼学生品格,作学生各方面的引路人。教室内每一面墙都开发出教育的功能,听课时就发现教室的墙面上贴有学生合作小组成员合影、宣言和感悟,英语角、手抄报、好书推荐展示,还有为积极课堂拟定的“你追我赶”的评比表等等,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的人文性,现代性。而于港初中在如东能谱写城市小孩想方设法争着到农村读书的神话,能和如东的景安、掘港形成三足鼎立的盛世,去年中考南通第一的成绩也着实让我们震惊和叹服。
每所学校各有特色,我们惊诧于兄弟学校在当今教学情势如此严峻之际,能创造乡村赶超城市三足鼎立的繁盛奇迹。这样神话的谱写,背后凝聚了教职工多少痴心不悔的付出,教育决策者深思熟虑后暖人心扉的举措。成绩是干出来的,但不是死揪蛮干,而是有智慧地干。而如何凝聚人心,焕发大家的热情和激情,实干更要巧干,或许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吧。
接下来两天的无锡之行,再一次让我的教育观念有了更新和洗礼。无锡侨谊实验中学和天一中学。两个学校的校长,充分展示了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思考。侨谊实验中学追求有温度的教育,有智慧的教学,有品质的课程,有魅力的活动。他们相信每个孩子的成长,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做更好的自己。教师信奉:当孩子成长了,我们就成长了;当孩子快乐了,我们就快乐。努力将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在激活学生的创造意识中收获职业幸福感。
当听到学生重新填词改唱的《成都》时,我感动了,内心翻腾了,脑海里也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许久,已许久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了,只是疲惫?或许自认为还算敬业和负责,可我的学生是不是和我一样的感觉?曾经努力践行的“寓教于乐”现在跑到那去了?难道初三必须如苦行僧般才能获得所谓的好成绩?想想自己教学生涯已不算短暂,二十多年了,或许刚毕业时的满腔热忱和激情慢慢地已被每天简单重复的生活消耗的差不多了,按部就班,课堂上已习惯了波澜不惊,有多少理想课堂的影子?是否关注每个孩子的特长和梦想?这一次,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急待改变的热盼。
而再一次震撼我灵魂的是来到无锡的天一中学,那满墙的博士墙啊,名字密密麻麻,那是天一的骄傲,更是他们践行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结出的累累硕果。那无穷的矿藏啊,等待着老师这些孩子们的贵人努力去挖掘和开发。虽是两所不同的学校,但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独一无二,具有无限的潜能,努力做他们生命中的引路人和贵人,成为他们最优秀的自己,这却是共识,或许这也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吧。
是啊,教育是一项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纵使我们只是普通的教师,不是专家也不是教育家,但我们却是植根于一线的实践者,即便是个教书匠,也努力让自己成为能工巧匠,有匠心独运,有工匠精神。老黄牛虽肯定了勤勉的精神,却滞后于时代的步伐。如陀螺般整天机械工作,学生机械学习,工作学习的快乐在哪里?忙不停蹄应付种种,不主动思考,不积极参与,哪里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这次共观摩了四堂语文课,发现四位语文老师四种不同的风格演绎,但都精心用心设计这堂课,注重让学生成为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尤其是《猫》这堂课充满无穷的魅力,年轻的语文老师课堂上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文本解读细腻而深刻,时而还旁征博引,如同一个舞蹈于课堂的精灵;又如一个引领学生徜徉于书籍的智者,带领学生去寻求生命的密码,去彰显他们青春的烂漫。
是的,如果语文老师仅仅满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我们对学生的引导永远是肤浅表面的,我们的课堂会如一潭死水,索然无味。要与书为伴,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要努力让自己的语文课弹奏出学生喜欢的音符,心里默默对自己说。
感谢这次培训,让我从此心中能时刻点亮那盏思想的明灯,努力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去提升自己,去耕耘课堂。感谢这次培训,让我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人生旅途的无限风景,在默默耕耘中享受自己充实而美好的教育人生。
享受美好的教育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