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力量从哪里来》——看到不一样的李一诺

《力量从哪里来》——看到不一样的李一诺

作者: 一株桔梗Linda | 来源:发表于2022-04-14 11:28 被阅读0次

    读这本书,起始于公众号“奴隶社会”,之前看到朋友圈的前同事分享过他们的文章,虽不是篇篇10w+的大号,但是每每读起总是受益颇多;

    这本书我一气呵成读完,花了5个小时,不得不说优秀的人做什么都优秀,底层逻辑通了,其他就都不在话下了;真的就如作者所说,我们都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自我,看完我真的找到了一点点勇气,去面对真实的人生,真实的自我,再诚实一些。

    在这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留学、到麦肯锡工作、成为妈妈、进入盖茨基金会(即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开创“奴隶社会”、建立一土学校的经历。不过这可不是一本励志书,里面没有一个个荣光时刻和励志金句,有的只是真实有趣的各种社会的真相,还有自己的胆战心惊、连滚带爬、焦头烂额,以及面对这些不堪的每一个“不敢”和内心升腾的“力量”。

    思想共振  坦率真诚分享个人的经历——我想这也是一诺这本书的价值——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激情、热爱和能量之所在。

    看到别人做了优秀的工作,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都不要吝啬赞许和鼓励

    真实的人生,以及职业和事业的发展,都不是线性的。它们有停顿,有曲折,也有跃迁;以从这个角度讲,人生最重要的是真实丰富的经历和思考。因此,我们在做选择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这个选择会不会扩大视野,加深认知,如果是,就选择这条路。明确了这条内在的隐形道路,我们就知道外在的快和慢其实都是暂时的。

    当时和我敬重的领导的几次谈话,让我打开了这三个心结:

    → 放弃“皇冠思维”。被“上面”看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且不切实际。现实是每个人都很忙,尤其是高层领导,不一定看得到你。所以我们做了事情,要主动说出去,有一说一,不卑不亢,这也是工作该尽的职责。

    → 放弃羞耻感。晋升是为了有更大的影响力,不是为了个人名利,个人只是做成事的一个工具。如果事情是对的,能做好,那自己的姿势好不好看并不重要。事实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人那么在意你的姿势好不好看。

    → 争取支持也是做事。所有职场环境里都有复杂组织,复杂组织的信息流通往往并不高效、顺畅。所以在做具体业务之外,争取更多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不是额外的动作,而是做事的一部分。

    她说自己做教育很多年后才意识到妈妈有多么了不起,父母对孩子的不断认可、教会孩子的自我接纳,是孩子人生无价的珍宝。这些支持她走过了人生很多关键且艰难的时刻。

    职业经历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Do(做事),好比造一栋房子时做好砌砖这件事。

    → 第二个阶段是Build(建造),作为团队领导,领导大家盖房子,从蓝图到设计,再到施工。

    → 第三个阶段是Coach(教练),支持团队明确他们心目中房子的样子,进而盖好他们自己的房子。在后来的十→第四个阶段是Inspire(激发),启迪与引领每个人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愿景,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做领导,不是继续在“做事”层面做贡献。团队需要你做的,不是比以前做更多同样的线性的事,而是做不一样的事。这一点很有共鸣;

    好的领导有三个特质:

    对事情,有方向感,能选对路:有远见和愿景,有方向感,多观察多提问,多实践,多提问;多犯错总结

    对组织,会砸墙,创造环境和条件;扫清障碍,为下面的人应得顺畅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推进事情

    对人,勇当坏人,接地气;承担责任,你可以不做具体工作,但要知道他们的辛酸与努力,是上面眼睛看得远,下面脚站得稳,有使劲用的脑子、一颗爱心,加上一张“厚脸皮”。

    做教练,是更高阶的领导力。我们很多人对教练有误解,觉得就是教别人做事。其实职业教练并不教怎么做,也不告诉你答案,而是看到了你看不到的东西,通过问问题,做你的镜子,让你自己找到答案。

    每个人的起点和境遇不同,但人生而为人共同的底色,都是关于梦想、勇气、自由、孤独和爱

    “If you are going through hell, keep going.”(“如果你正在经历地狱,请继续前行。”)——丘吉尔

    2018年,《无问西东》上映,我记得影片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的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他们的念头来……

    第二部分:面对孩子的职场妈妈:看完后真的很治愈,做妈妈的真的很容易焦虑,从而过度“鸡娃”——而如果再加上面对职场上各种突破和改变,就会遇到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人可能不喜欢无序吧,这也是我们焦虑的深层次的原因;

    在一份工作里,我们一开始是学习成长,后来就是倾注了自己的归属感和社会关系,再后来会感到工作是我们的保障和安全感的来源。因此越到后面,改变似乎就越困难。而真实情况是,如果我们有健康的内在状态,什么时候都可以改变和重新开始。

    很喜欢这句话,即使没有孩子我们也需要去学习改变,学习时间深度管理,去学习把生活中很多事情当成项目管理,去解决,以前的我执拗于育儿和职场平衡,无法平衡后自己会陷入自责自卑甚至自弃,但现在看来其实这是一个不健康的想法:

    首先要接纳自己,承认做妈妈是世界上真的很困难的事情,那些公众给你的美好的育儿场景:母慈子孝,天伦之乐这些背后的狼狈与付出成长是同等的,我不能只看到自己选择看到的,有失偏颇;

    其次去他的平衡,有的是取舍——想要更多的社会认可的价值,就把自己交出去成长去摸爬滚打;想要更多的母性,就更多的回归家庭,和孩子一起做最简单平凡的早餐,最重复了n遍的手工,做大人眼里无聊但能让孩子欢乐的亲子游戏......最终也是求仁得仁,收获的都是你曾经撒下的种子;

    最后科学合理的育儿,看书,坚定自己对于育儿的接纳吸收以及对孩子的直觉;

    后面看到他个人的创业经历更多的是内心的升腾和力量:

    处理好公司和家里的事情,需要很强的项目管理能力,其背后是清晰的思路、高效的时间管理和稳定的心态。

    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专注力;专注力的前提是平和;平和的前提是有安全感。这是一个闭环

    需要转变的是底层的信念:这个世界不是淘汰制的,而是成全的,世界是多样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因为他是他而在这个世界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这时候对世界的假设就会从残酷的竞争变成温暖的花园。

    一方面,养育这个“平行宇宙”似乎纷繁复杂;另一方面,有了觉知就会明白,养育的核心只有两条。第一,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第二,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幸福的关系。这两项的结合是成长的物质基础+内在能量和灵性成长的安全空间。养育,无非就是这两项。

    教育有三个“老师”,第一等的老师是大自然,第二等的老师是经典,第三等的老师才是人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力量从哪里来》——看到不一样的李一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dt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