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
四月份入职两个家装设计师,截止今天来了也有十几天了,今天安排考核。考核内容分两项,一是讲解公司以及施工工艺,二是模拟看现场并约客户二次跟进。全程我有参与,在老员工面前,他们显得有点紧张,有点知识欠缺,而我是不具备那些专业能力的,完全以客户身份去感触他们每一个人的表达及表现,反馈给他们我真实的感受,我对于每个设计师的情况比较了解,站在相对远一点距离看,感触良多,人在自我反思时常感困难,指出他人问题时则显得尤其敏锐。他们一个个说的那是头头是道,我在心里不由得打个问号,他们在看待自身问题时也如此敏锐和细致吗?也许就困难了。所以在我点评时,我更多给予了鼓励,毕竟他们曾经的一个个是因为足够多的累积才有了今天的专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67453/73c4e1fbcfdec710.jpg)
现实里,人们在自我反省时往往容易陷入“灯下黑”的境地。看自己是大概近视眼,看别人戴放大镜,观察出来它能一样吗?对他人高要求,对自己却很宽容。
自我反思,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情感因素构成了第一道障碍。人们倾向于保护自尊,避免直面自己的弱点和失败,这种心理防御让我们在审视自我时带上了一副“眼镜”,会忽视或淡化问题的存在。其次,认知偏差,使我们在评估自身行为时会找到合理借口,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再者,自我反思需要高度的自我意识和深刻的内省能力,需要有意识的长期练习。
相较之下,我们在观察他人时似乎拥有更为清晰的视角。一方面,距离产生客观。作为旁观者,我们不受当事人情绪的直接影响,能够相对冷静地分析情况,更容易全方位发现问题。在者人们习惯于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评价事物,这种比较使得我们对别人行为的对错更加敏感。此外,善于评价他人似乎成为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
生活中我们如何跨越这道认知鸿沟,已达到全面、深刻的自我理解呢?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放下防备,勇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将自我反思视为一种勇气而非负担,有意识时常反思,其次,当你指出他人错误时,请进行换位思考,设想如果自己处于相同情境,会如何行动,从而将对外界的洞察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同时,及时反馈,鼓励相互尊重与理解,在帮助他人成长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反省与进步。最后,可以尝试日记记录,找亲近的人让对方反馈给你等方法,增强自我觉察能力,打破自身的防御机制,让自我反思成为一种常态而非偶尔的尝试。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在自我探索与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逐渐缩小自我与他人的认知差距,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愿努力经营自己的美好,因为只有你能定义你,他人的评价只做参考,不断提升认知,你会站在更高点看到更大的世界。昨天的考核最终优化掉一个人,他不是不优秀,只是不适合。愿他有更好的发展,有些事没有对与错,只有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