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作者: Icy沁孤 | 来源:发表于2020-06-23 09:45 被阅读0次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生离死别”本是生离排前,死别排后,这应是按伤心痛苦之程度而排的序。

然而,流放南方的李白之于杜甫,远嫁北方的小兰之于大梅,生离的痛苦不亚于死别。

大梅和小兰是亲姊妹。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已改了嫁。大梅和小兰从小相依为命,在母亲新组成的家庭里,她们是没有地位的。

小的时候没有鞋子穿,只有到了冬天,妈妈才给她俩一人一双自己做的黑布鞋。山里的冬天冷,下一晚上雪,雪就积到了小腿肚,两姐妹不舍得糟蹋了来自不易的布鞋,就把布鞋抱在怀里,仍然赤着脚走到学校。两只脚冻得失去了知觉,连布鞋穿到了脚上也丝毫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因为穷,两姐妹被班上的同学看不起。有时,在放学路上,遇到几个顽皮的男生,便会被男生们追着扔土块。大梅叫小兰赶快跑回家,自己在小兰身后挡着。坚硬的黄土块砸到大梅的后背,疼到眼泪哗哗地流。

两姐妹吃着玉米糊长大了,幸而因着小时候做家务干农活的锻炼,都长得非常结实。书还没念完,两个人就来到石子厂担石子挣钱了。姐妹大了,例假虽然因为营养不良来得迟,但总算是来了。大梅不敢向家里要钱买纸用,便将草纸叠成方块垫到小兰的裤子里。草纸太薄了,血沿着小兰的大腿流到了解放鞋里。

一天,小兰和家里大吵了一架。吵架的原因,大梅直到小兰离开很多年后才知道。

小兰走了,嫁到了北方。两姐妹只能通过信件联系。但是,这些信,翻山越岭,得走上十几二十天,才能到达对方手上。

小兰走的第二年,北方发大水,房屋被淹了。小兰怀着孕,坐在大脚盆里,在淹没的农田里,以盆作船,被老公带到各家各户讨饭吃。

发大水时小兰给大梅寄去了一封信,大梅展信看到北方发大水,急得眼泪直掉,恨不得立马把小兰接回来。鞭长莫及,追悔莫及,大梅快急疯了。

等到小兰收到大梅的回信时,大水已经退了。再等到大梅收到小兰的第二封信时,小兰的女儿已经出生了。

后来,城里面安装了电话。大梅早早地起床,背上一小背篓要寄给小兰的土特产来到城里。

她走到一家百货商店门口,怯怯地看着那架大红色的电话机,问道:“打电话多少钱?”售货员吊着眼梢回答:“两块钱一分钟。”大梅把手里捏出汗的纸打开来,拨了几个号码出去,“嘟——嘟——”是拨通的声音,只是过去了二十几秒都没有人接,电话便出现忙音了。即使没接通,售货员还是收了大梅两块钱。大梅打完电话后有种奇奇怪怪的感觉。

三十年过去了,大梅亲眼看见中国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现在,每当她想念小兰的时候,还能视频聊天了呢!今年过年,小兰又要回来了。大梅一想到这件事,就高兴得把眼睛笑成两弯月牙。

相关文章

  • 梦李白其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生离死别”本是生离排前,死别排后,这应是按伤心痛苦之程度而排的序。 然而,流放南方的李白...

  • 《唐诗三百首》之《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 我们还能再见吗?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这是子美写给太白的句子。在他看来,生离比死别更让人肝肠寸断。我不赞同。 离别,是痛苦,...

  • 读《唐诗三百首》(五)

    9. 五言古诗•梦李白(其一) 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

  • 杜甫的两首《梦李白》,展示了他们伟大的友谊

    梦李白(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

  • 跟我一起学诗词||梦李白二首·其一

    [唐]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

  • 挚友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梦来,知我长相思, 恐非生平魂,世事恐难测, 魂来枫林翠...

  • 《唐诗三百首》摘录•一

    佳人:“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见旧人哭。” 梦李白(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梦李白(二)...

  • 唐诗三百首。默写打卡

    梦李白。其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ec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