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曾言,“书非借不能读也。”初学时只略知其意,并无深刻的体会。直到自己也买了些书,打算深入学习一番,汲取些古人智慧时,才知道自己买书来读与借书来读那种天与地的差别,才更加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天生的惰性,让我总是带着几分慵懒。做事总是能拖就拖,直到实在没有办法了,才逼着自己不得不去完成。似乎我一直是在别人的催促中生活着。
小时侯上学,总是被母亲催,“快点儿,快点儿,再不走就迟到了!”;高中时总是被舍友催,“快起床,快起床,马上就要开始早操了!”;考试时,总是被老师催,“没做完卷子的同学注意了,还有十分钟就要交卷,大家抓紧时间。”
直至结婚后,又总被老婆催。诸如“盐快没了,赶紧去买”,“面快没了,赶紧骑车去载”,“气(液化气)快没了,赶紧去换”等等,等等,三言两语,难以尽述。
如此性格,使我更习惯于听命行事,有外界的监督才能把事做得更好。可读书却无外界压力,尤其是读自己买来的书,更是散漫悠然,效率低下。
记得自己那本《史记》,是工作不久后买的。买它是因为出差时恰巧在书摊上看见了,加之又想起鲁迅先生对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赞语,于是就买了。
买了之后,翻的最多的就是那篇《五帝本纪》,而且每次翻阅总是从头开始,时至今日,也不过读了一篇而已。如果让我现在回想一下《史记》的内容,只能记住一句,“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至于其它,早被雨打风吹去,不见踪影。
无独有偶,自己那本《三国演义》买来之后与《史记》也是同样的命运。兴趣来时,翻开首页,先念一遍《临冮仙》那首词,然后读一读第一段。再然后——,好像没有了再然后。前前后后翻开过几十次,却没一次读到过第二回。
第一回就像一座高山,挡住了我读下去的道路。又像一扇门,被人上了锁。最后,说起《三国演义》,也只熟悉第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真要是欲知后事如何,却不知下回如何分解。
“书非借不能读也。”古人诚不欺我啊!可我又不死心,不想让真金白银换来的书籍静静地躺着睡觉,最后蒙上一层尘土,体现不出它应有的价值。
思来想去,还是得找一些监督的力量。就像我现在的日更,因为有日更挑战的催促,所以一直都在坚持。
最后,我想到只有将自己逼上梁山,破釜沉舟,直面现实,才能破而后立。
于是,我晒出了这些买来从未读完的书籍,让大家看看,做个见证,就像我日更挑战时写下重拾写作的誓言一样,在此我也再宣一誓:待从头,重读旧书本,必读完!
多说无益,行动是真!希望大家监督,让我不再懈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