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留得兰馨在心间

留得兰馨在心间

作者: 乔延宾 | 来源:发表于2018-05-26 21:11 被阅读582次

    人生60余年,少有对别人的赞颂之辞,即使我衷心尊敬与爱戴之人。这也许是个性所由,然而,对那些装腔作势、故弄玄虚、拿着不是当理说的人,往往缺乏"忍耐",不留情面,不论是官是民,喜怒形之于色,真心挂于脸上,痛加挞阀,且言辞激烈。窃以为,这可能是一生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而仍沉淀于底层的原因吧?

      但我却不懊悔。相反,穿越人生隧道,从读书求学,到知青三年,从工厂做工十六年,到在机关工作,再到电台做新闻记者、做节目主持四十余年,往事历历在目,冷暖自在心间,再憨厚、再愚钝的人,是非曲直,总有个"数"吧?

  退得休来,闲暇无事,含饴弄孙之余,回顾大半辈子的往事,反而有了赞颂好人、好事的意愿,于是拿起拙笔写我的恩师,写我的好同学,写我的好同事,写知青岁月纯朴的农民,写我故乡的亲人,聊补人生之憾。   

    几次欲写的一个人,我却拿起笔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不是我不想写,我是怕自己像一个学美术的学生搞写生,描摹不出一位真实美好的人的画像,从而笔不达意,甚至出现误笔,有损于她的形像。但我还是要写。

  这,就是柳惠兰先生。

      她是一位真正为工作着想的领导者。一事当先,为公还是为私,最能体现人品的高下。从1993年7月1日邯郸地、市合并,柳先生从地区人民广播电台来,我则在邯郸市电台做记者工作,那时地、市两方人员合在一起,难免有些隔膜,有些人常以地、市划线,在工作中出现不团结现象,就连各个部门负责人竞争上岗中,也有人不考虑大局,以我划线,私下里拉选票,但柳先生公道正直,不分地、市,唯以人品与能力作标准。有一次我参加电台一个部门副主任的竞选,某位领导力主把我排除在外,而时任副局长的柳惠兰例数我的工作业绩,讲到我的工作,她竟流下了热泪。竞选工作会上,我沒有在场的资格,这件事是我的一位女同事告诉我的。我在地、市合并前在市台,她在地区台,从前既不相识,也无任何人事渊缘,只是在地市合并后短暂地在一起工作;她是领导人,我是一名普通记者;他们是开工作会议,而我在会外,根本不知晓会议的情况。一位领导人为了公平竞争,据理力争,且流下两行热泪,她为的是什么?那次竞争上岗,我虽然沒能争上节目部副主任的职位,但得知这一情况,我也感动得潜然泪下,我会铭记她一辈子!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世界尽头与冷酷的镜》中有一段话:"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人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从事何种工作,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遭遇別人的不理解乃至误解甚至打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生的悲哀。1996年8月,革命老区涉县遭遇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出于一名党员记者的责任,我不顾生命危险投身洪峰激流,在滔滔洪水中连续发回4次现场直播报道,在全局表彰会上,只给我记三等功一次,而远离洪水的一些记者与采编人员却记了一等功、二等功,我还获得一件塑料雨衣的奖励,有人与我开玩笑,说"下次再发大水还让你去,不是奖励你一件雨衣了么?"而柳先生在这次全局大会上历数我的几个第一:第一个采访报道青年英雄齐国庆烈士; 第一个现场报道涉县人民抗洪;第一个现场采访刚到任的市委书记;第一个在人大选举后报道新市长的施政感言。

    在全局大会上,她一口气列举了我的"四个第一"。一名人民记者,尤其是一名党员记者,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是应有之义,不是为了图名图利才去,假若像某些人所说,为了名利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不值得的,我又何必在无人分派、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冒着被滾滚洪峰与不断倒塌的房屋吞噬的危险去到抗洪一线作现场直播报道呢?至于事后的记功与奖励公允与否,我也不会为了它而后悔洪水中做出的抉择,而悲哀,是一种对于社会上某些不平的心理,人皆有之的副产品。柳先生的褒扬,无疑是钵"心灵的鸡汤",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心灵的安慰,更是对人的理解,犹如云缝中灿然而出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坎,正如村上先生所说,我会把自己心中"不能流泪的悲哀"、"无法向人解释的悲哀",化作"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化作砥砺前进的一种动力,同时感激这种理解,这种正能量的理解。

  人在退休之后,远离了官场,沒有了工作的压力,沒有了人事的烦扰,更无须再去作官样的文章,违心地去吹捧一个人。正是有了这些好处,我才可以一身轻松地写这篇小文字,身也由衷、心也由衷地,以我个人的视角去描述柳先生,并且,也无需再去称呼她的一系列官衔一一柳台长、柳局长、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而以先生称之。这也是写作时一种巨大的解脱。

  柳先生从市广播电视局调任市总工会,有一句话至今埋藏于心中,她曾说:"老乔,我将始终关注着你!"这句话将温暖我的一生。还记得,在国家福利分房的最后一次,她得知我小家一家三口,与父母两位老人,住在一个破旧不堪的小胡同里,兒子即将上大学,我们还住在一间实用面积仅17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她关切地用带有唐山口音的普通话说:"你咋兒弄的,到现在还住这么一个房子?!"她亲自过问,多方关照,我才得以赶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分到一所60多平方米的新房。在她调离广播局后,还在关注我的工作与待遇,一次,时任台长张志军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一脸凝重地告诉我,他与柳先生、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文华在一起,说到我的职务,连副科级都不是,这让靳部长也感到非常惊讶,他们三人说,老乔兢兢业业一辈子,咋就连个副科级也弄不上?张台长也颇有同感,当即说,一定要让老乔弄上副高级记者!不久,在三位老领导的关照下,我被评上主任记者(副高级记者),这其中也有柳先生的一片良苦用心。

  絮絮叨叨,写下这些久藏心底的往事,可能会使读者以为,说了半天,怎么都是你个人的事呀?你是否以"我"作基点,讲述你一己的感恩之心哪?

  非也!我的初心,是想通过一己之视角,展现柳先生这位可亲、可敬的老领导常怀恻隐之心,公道正直,善于理解人、关心人的善良胸怀,这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十分难能可贵。其实,说起柳先生人品与工作的可贵,良心可鉴。

    1992年底,她临阵受托,担负起创办邯郸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的重任,这个台初名邯郸经济广播电台,全天播音18个小时,实行全程直播,在1992年底、1993年初,全国地市级电台采用直播方式尚为数廖廖,在河北全省,也仅有石家庄、唐山,邯郸紧随其后,开创广播直播方式的先河。

  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才华奉献给初创的邯郸经济广播电台。在初创时期,她亲自挑选编辑、记者、主持人,在沒有直播经验的情况下,她率队外出参观取经,组织业务培训,模拟广播直播,终于,1994年元旦,邯郸电台发出直播第一声,嘹亮的开始曲与新的电台呼号,划破黎明前的天际,写下邯郸广播史上崭新的篇章。原经济台全体新闻工作者回顾这段历史,都留下极其难忘的美好回忆。在她担任经济台台长的几年时间里,从沒睡过一个囫囵觉,她就像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人,常常盯在直播一线。她的严谨与敬业曾经感动了多少从业人员。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从早6点到晚12点,除在直播现场之外,哪怕是吃饭、休息,身旁总有一架半导体收音机陪伴在身旁,广播节目中出现细小的失误,都逃不出她的耳朵,都会及时作出纠正。事业绝不会辜负为其付出辛劳的人一一直播一炮打响,直播不到半年,邯郸大地刮起"直播旋风",这种直播互动的广播方式让千千万万个家庭为之痴迷,也造就了千千万万个广播"粉丝",她一手策划创办《清晨热线》节目,从节目名称到播出内容,她都事必躬亲,这档为民服务的节目,她亲自确立播出宗旨"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创办两个多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创办两个月之前,又在这档节目中创办了《热点追踪》深度报道子栏目,为10年之后《清晨热线》获评"中国新闻名专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善人共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犹闻其香。柳先生,其名惠兰,她普惠下属的霭霭之风,恰如一株盛开的幽兰,馥郁之香,长留心间。

相关文章

  • 留得兰馨在心间

    人生60余年,少有对别人的赞颂之辞,即使我衷心尊敬与爱戴之人。这也许是个性所由,然而,对那些装腔作势、故弄玄...

  • 兰馨

  • 兰馨

    几幅小品。

  • 上辈子,你欠了我五块钱 第三十九章

    “对!不冲突!”泽泽说,“二楼,是兰馨阁……” “兰馨阁!兰馨阁做什么的啊?”赵赵问。 “嗯,我猜,有点像茶室、休...

  • 《我在梦想的世界里等你》连载九

    37. 有一天,兰馨回到县城老家,和高中同学见面聊天,无意中,兰馨说,我想自己做个培训机构。兰馨本是说说这样的想法...

  • 想念

    早上醒来后~~~ 童哥:兰馨妈妈去哪儿了? 妈妈:在姥姥家那边。 童哥:我想兰馨妈妈了,还想妹妹了。 妈妈:想的话...

  • 兰馨国色

    花中君子王者芳, 巧配牡丹国色香。 丹青妙得春意盎, 兰馨泼墨艳成双。

  • 兰馨妙笔

    兰馨妙笔绘牡丹, 一株足以慰冬寒。 眼前河山已入素, 纸上美色惹春馋。

  • 兰馨月

    一夜梧桐一夜霜 秋风过处少残香 多情还是秦川月 闲照芸窗梦未凉 ###怎么突然间就想起来了…

  • 兰馨月

    与楚骁、青花一梦和诗… 伤心总是说琵琶,不爱黄昏爱落花。 一曲浮云逐明月,秋思和梦到天涯。 兰馨指上弄琵琶,明月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留得兰馨在心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hv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