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接着讲睡前故事,依然是那个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讲了好多遍,我已经快背会了,大瑞也已经记住了,只是就是要听这个。
大瑞特别爱护自己的东西,所以故事也是这样,他听过的比较感兴趣的都会讲好多遍,依然耐心听。
今天狐狸和乌鸦讲完,我想接着上次他提出的问题,接着给他一个难题。我问他:如果你在树下看到了狐狸骗乌鸦的肉,你怎么办?
大瑞仰着头,想了好一会儿,眼睛咕噜噜乱转,然后很认真地告诉我:我又进不到书里面,怎么去管狐狸骗乌鸦的肉呢?
又一次让我尴尬了!是啊,故事就是故事,现实就是现实,现实没有办法干扰故事进程。我的假设在孩子眼里就是一种为难,看到了怎么办的立论基础是首先得看到,他连故事都进不去,怎么看到呢?所以不可能会有怎么办的下文,他也就不用回答我的问题了。
这个时候我是没有办法和他讲假设的意义的,那样我俩会陷入无尽的现实与故事的循环。小孩子的思考直达问题本质,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曲折拐弯,他觉得不成立的就是不成立,没有那么多理由,他觉得不能参与的那就是没有办法参与,绝不是你一个假设就能规避的。
这也告诉我一个道理,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没有的就是没有,没事别给自己找理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