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作者: 读书笔记汇 | 来源:发表于2024-06-16 16:02 被阅读0次

第二章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1.京官曾国藩的自卑与焦虑

2.三十而立,学做圣人

“所以年轻时代的曾国藩在很多方面是很平庸的,不仅是智商平庸,在性格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常人常见的缺点和毛病。

湖南人虽然有倔强、坚韧的特性,但也有封闭、褊狭的弱点。湖南人将走出湖南叫作“出湖”,湖南历史上有一个规律,一个人只有出湖,才能褪却身上那种在闭塞环境下产生的狭隘偏执,变得大气宽广,有所作为。

3.脱胎换骨的开始:写日记

志向非常高远,但是怎么做到呢?曾国藩学做圣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写日记”。

曾国藩向唐鉴请教如何自我管理。唐鉴告诉他,最关键的是每天都写日记。这是入圣之基。

曾国藩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一生。后来离开北京,在外带兵,他就把自己的日记定期抄写,送回老家,给兄弟子侄们看。一是为他们做一个榜样,再一个是让他们监督自己。就这样,通过写日记这种方式,曾国藩的气质、习惯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

曾国藩在学做圣人的道路上,取得的第一项成功是戒烟。

我们看曾国藩的日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这一生,就是不断自我磨砺的一生。从青年到老年,曾国藩都生活在不停地自省中,每天都在日记中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从生到死,他都生活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之中。

曾国藩的修身过程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如果真的实心实意地进行自我完善,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他的胸襟可以扩展十倍,他的见识可以高明十倍,他的气质可以纯净十倍,再愚钝的人也会变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回顾曾国藩的一生,我们发现,立志对一个人人格发展的意义是决定性的。因为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

人的能力发挥多少,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精神力量直接决定着身体潜能的发挥程度。

因此,“立志”或者说确立一个终生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曾国藩对这一点体认极深。他曾说过,立志譬如打地基。“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如居室然,宏大则所宅者广,托庇者众;诚信则置趾甚固,结构甚牢。”只有基础广阔、结实,才能在上面盖起宏伟壮观的生命之殿。

第三章惊人的进阶之道

所以翰林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曾国藩刚到北京的时候,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散漫无恒,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但是立志“学做圣人”之后,他自我管理能力迅速提高。在日记当中,他给自己立下了十二条做人的规矩: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5)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11)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这十二条规矩,翻译成现代汉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早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绝不赖床。

二是静坐。每天静坐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三是读书不二。每天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不论遇到任何问题,绝不改变。而且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四是谨言。就是时时警惕不乱说话,说每句话都要慎重。

五是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节欲,就是节制欲望,说白了,就是节制房事。节饮食,就是吃饭也要有节制。这是养生的办法。

六是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就是记笔记,找一个笔记本,起个名,叫《茶余偶谈》,专门记朋友们聊天时谈到的各种有启发的事情。聊天也不能白聊。

七是每个月要作几篇文章,写几首诗,有固定任务。

八是练字。每天早饭之后,要写半小时的字。

九是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聊天。

2.把择友当作人生第一大事

也就是说,醇郡王对我如此垂青,我十分感动,但是我的原则是,对朝廷上那些亲贵人物,一贯不和他们建立私人交往,所以这次也不打算破例。

一旦有任务,曾国藩就会全力以赴,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完成。他不会像那些眼高手低、有名士气文人气的翰林官员一样,看不起俗务。

第五章“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

第七章  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

靖港小挫,湘潭大胜,长沙解围,湖南全省解严。按理说,这是曾国藩交出的一份非常出色的答卷,他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先休息几天再说。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得意扬扬,他这个人做事的特点一直是功虽大而不喜,过虽小而必究。他常说“悔生吉”,所谓“悔”,就是总结反省失败。在曾国藩看来,“失败”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每一次失败都要吃透,才能不白白付出这个代价。

一个高明的军事家,首先应该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所谓战略,就是基于宏观性和长远性,把各种纷繁复杂的要素按轻重缓急、先后次序进行整理排列,然后拿出最有效的行动方案。

曾国藩在军事上的最大长处在于他有出色的战略头脑,善于对战略环境做系统、全面的分析,从大处落墨,进行整体的战略谋划。他曾经说:“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

第八章  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

曾国藩反思到,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第九章  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

曾国藩一生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每次打仗,他都花极大心血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直到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在具体作战原则上,曾国藩的战略思想是“以静制动、反客为主”。不主动出击,总是诱使敌人先来攻他,后发制人。曾国藩反复强调,湘军打仗,不能浪战,先不要急于进攻,而是先站稳脚步,等着敌人露出破绽,你再出手。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引用了《水浒传》中“林冲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和洪教头比武,一开始是洪教头主动,林冲被动。林冲先不出手,先往后退,观察洪教头。等洪教头进攻了几棒,林冲看清了他的套路,才出手,一出手,就把洪教头打倒了。

毛泽东引用了这个故事,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弱军通过诱敌深入可以后发制人、制胜强敌。他说:“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两个人打仗,在那儿等着对方进攻的是主,主动进攻的是客。主占优势,客占劣势。所以打仗,一定要为主,而不要为客,要善于变客为主。

第十八章    曾国藩的遗产

换句话说,曾国藩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胸怀,希望他们成为绅士,而不是执着于事功层面的成功。

除了不让孩子学八股之外,曾国藩还有很多在当时看来非常超前的教育理念。比如主张孩子“快乐学习”。

曾国藩认为,读书本来是人生的至乐之一,但前提是不把读书当成敲门砖。所以他要求两个儿子读书,一定要体会书中的意思,“得些滋味”,一定要从读书中读出快乐来,如果不快乐,不如不读。他经常对孩子说:“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为了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他经常减轻孩子功课。“纪鸿在此体气甚好,月余未令作文,听其潇洒闲适,一畅其机。”一个多月没让孩子作文,让他随便玩。这是当时一般的家长做不到的。

曾国藩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观念另一个相吻合的地方,是让孩子在鼓励和肯定中成长。鼓励对孩子至关重要,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但是传统的中国式家长很少有人懂得这一点。

和当时大部分家长不同的第四点是,曾国藩对待孩子时,能采用比较平等的态度。

曾国藩经常以自己的缺点为反面教材,鼓励儿子在这些方面超过自己,甚至不惮向孩子提起自己咸丰八年因为向咸丰要官不成在家中气急败坏,与家人争吵,大失风度的一段往事。要曾纪泽在气量上超过自己,让乡亲们夸奖纪泽的气量大于父亲的气量。

曾国藩家庭教育的第五个特点是能做到以身作则。他要求“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叶,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

而曾国藩自己正是这样做的。我们看曾国藩的日记,凡读书都能做到每日坚持,不读完这一本不看下一本。

除了读书之外,曾国藩还注重让孩子在实践中历练,学习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112--《曾国藩传》-61年的挣扎与奋斗

    打卡112(二月第四周) 读书笔记112--《曾国藩传》-61年的挣扎与奋斗 ...

  • 历史人文系列 -《曾国藩传》: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一、读书摘要 曾国藩,资质平庸,没有显赫的家世,却官至两江总督,在复杂的时代中超越众人,被誉...

  • 读书笔记《曾国藩传》

    今天听了《曾国藩传》前两章,感触颇深。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曾国藩家书对于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而曾国...

  •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昨日阅读《曾国藩传》第324-330页。 ☼大事件 ✔️天津教案 直接原因: 为官不作为,不以“查明真相”为己任,...

  •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接触到这本书是在某个读书软件浏览书评的时候。在此之前对于曾国藩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清朝大臣,高官这一方面。有时还会把...

  •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读书摘要 曾国藩是一个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人物,从曾国藩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

  •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主要内容】 主要讲诉了曾国藩从秀才到举人到进士第求学当官之路,从一个文官到后面成为两江总督,实则为一个跨行业的突...

  • 读书笔记《曾国藩传》

    第一卷:京官时代 1.作为一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处。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

  • 读书笔记---《曾国藩传》

    最近在读《曾国藩传》,这是继在喜马拉雅上听完《曾国藩大传》后,认真拿起来看的一本人物传记,以前一直喜欢言情小说,最...

  •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摘要:本书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记录了曾国藩的生平大事。我断断续续,花了大概一周时间读完,而且是四个月之前读完的,拖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jt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