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以来在简书周记里,看到前同事每周的总结规划里都有,听《晓说》1—2讲,一直关注到7月份。处于好奇,我查看了下关于《晓说》的评论,深深吸引注了我这个头发短,见识也短的人。9月初为了听《晓说》开通了爱奇艺会员,我便开始从2012年的《晓说》、《晓松奇谈》《晓松说2013》一直在没有快进过任何一期的视频下,听完了《晓说》2017年的。我还会继续听《晓说》2018年和《矮大紧指北》。
2012—2017《晓说》的这几年已听了5年的晓说每一期,虽然时间短的10分钟内、长的50分钟左右的节目,但每一期都给了我世界观的见解。对于高晓松这么一个出身优裕、自身优秀,有着巨大的知识储备,讲着有他的亲身经历,有的是和同样在某个领域优秀的人物二人交谈、还有他带着自己见解口述历史、讲的那么的通俗易懂,而且别个一致的新奇。时而带点暴露社会黑暗面的文学家,给听众带来了简明深切的理解。“世界很大,大到可以晓说”,则包括了高晓松带着数十万听众周游列国传记和一档世界各国的历史。
从《晓说》爱奇艺、优酷 的转变让人无形中嗅觉到了“畏惧的黑暗、掩藏黑暗”,但是佩服高晓松借助他国的历史毫不客气、自己表现了范围内的言语自由。知识渊博,见识深远和这2000多年来的厚重世界史,使每一个认真聆听的听众学会了正视社会现象。从高晓松那些婆婆妈妈、絮絮叨叨偶尔跑离主题、甚至超越时代的天马行空。让人听后也是值得回味。
这三个月来,我从《晓说》里开阔眼界,因为至今为止我没有出过国门,走过的路很少,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也不是一个见识多广的人。这当高晓松的节目,给我带来了世界的文化。高晓松虽然是一个移民者,但是从他每一期的节目里也能感觉得到他是一个爱国者。看着节目里那些留言辱骂高晓松的听众,我总觉得是些莫名其妙的人。明显是些过的不咋样的人,持有外国绿卡有心的中国人,是懂得外国的文化艺术,熟悉世界的章程。这样的高晓松,才是这个时代的知识传播者。
总有些迂腐的中国人一看到谁谁移民后,还在中国畅谈中国文学,就开始言语攻击性,好像自己比别人爱国似的。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明白真实情形,倘要化解这一类无谓的迂腐者,首先是在知道的多一点,冲破一个守旧的圈子。
在互联网的今天也一样,我们知道的太多,而帮助我们知识的材料太少。虽然,不出国门可以在互联网上周游世界;各行各业的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生活躺在床上点点手指就能购买,时代的便捷。不过附和的是人的惰性,学习的东西很多,通俗易懂受教育人却不多,直到现在互联网无所不能,还是把几个,在互联网上敢说真话的人圈了起来……
各种知识,价值观,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高晓松也只能以推崇文艺的人,用文艺的角度,“扇起一点风波”,作为后来的一个忠实听众,我解读了,政治先行,文艺后变。文艺是不能改变环境的,那是高晓松“唯心”之谈,事实在他每一次的总结,略有不同的结果,略有喘息的余地,这才是《晓说》经典之处。
所以我喜欢听《晓说》,让人能从倾听中解读何为活的明白,多听这类的节目,多看外国书,来打破包围的圈子。看,听外国的理论和作品之后,再估量中国的当局,便可以清楚的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