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都·其十》是《入都》系列的收篇之作,此时作者已经到了京城,见到了住于京师的父母,以到京开始,到诗句末尾表明了此行必要有所成就,否则不回故乡的决心。
入都·其十
(清)李鸿章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
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交代了作者到京的时间是“日西斜”之时,已经黄昏,“都门”是京城的城门或者说是京师地界,第一句是说自己到达京师便到了父母在京师的住处,而“征人”二字一是旅途之长,二是旅途之累。
颔联中“槐厅”在唐宋时是指学士院中的厅名,“谬”是谦逊之词,“明经”是科举考试时的科目之一,“槐厅谬赴明经选”是说自己很幸运的被取中参加了明经的考试,此一句在谦逊中包含了一种科举得志的骄傲。
“桂苑”在这里代指科举考试的考场;在宋代,中进士之后,进士门都要在头上插金花跨马游京师,以示荣宠和夸耀,所以诗里用“及第花”代表科举高中进士之意,“犹虚”二字是说还空着,等待着摘取。
颔联的意思是自己很幸运的通过了乡试来到京师参加会试之考,而进士及第的位子还在等待着天下学子的竞取,这也是自己的目标,此联显示了作者志在必得的决心。
“世路恩仇收短剑”是说这世上的恩恩怨怨何须“短剑”报之,“笼纱”引用了唐代王播的故事,王播年少的时候因为贫困曾经寄住在扬州的一个寺院,跟着僧人一起吃饭,时间长了僧人也不高兴了,就常常在吃好后才敲吃饭的钟,等王播去的时候,僧人们都已经吃好了,十几年后,王播以朝廷重臣的身份上任扬州,见到自己在曾经寄住的寺院墙上题的诗文都被盖上青纱保护起来了。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人情冷暖在于个人的境遇。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这一联可以看做是作者必须高中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因为一些见闻引发的感悟,只有自己科场得志,才能够被人所尊崇,“短剑”不如“及第”,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你要得到什么样的待遇首先你得使自己有配得上这种待遇的实力,这就是作者一定要成功的原因。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如果不是坐着驷马高车,自己绝不会重回故里。“驷马高车”常为高官显达所乘坐,汉司马相如开始到长安的时候,曾经在桥柱上写字说:“大丈夫不乘驷马高车,不复过此桥。”以示决心。
整首诗充满了志在必得的自信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在没有获得功名之前,绝不返回故里,因为见多了世间冷暖,而自己绝不会去体验这种冷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