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20多岁的普通人,如何从零开始到牛逼“闪耀”朋友圈?

20多岁的普通人,如何从零开始到牛逼“闪耀”朋友圈?

作者: 长安少年 | 来源:发表于2017-01-23 22:43 被阅读0次

这不是一篇教学文章。我只是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将最近的思考记录下来,希望对你有帮助。本文约3700字,五分钟看完。

「前提定义

1、所谓资质平常的普通人,就是你肯定不是学霸,甚至有可能是学渣。没有富有的老爸,稀里糊涂长到20来岁,没有特别的专长,也不曾有条件有意识的去做人生规划。

2、牛逼、顶尖水平的意思,是至少能在亲朋好友同事圈内有影响力;更大范围的就是某地域或某行业内等,再大就是全国或全球。

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情况,我认为,这个定义的内涵,首先是要超出你现在的认知。其次是至少能在亲朋好友同事圈内有影响力。

「牛逼的意义」

我总觉得,任何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出自己独特的东西,而不是重复别人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跟别人一样,还不如别人,这个“世界”要你干嘛?

所以,我假设,人总希望在某事上在一定人群范围之内做到最棒,谁也不想在即将死去时,发现自己没有一件事做的很好。这样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也有人说,我就哪方面也不想拼命,我觉得平庸而快乐也可以。其实,平庸而快乐是一条更难的人生路。这意味着你要在“随时随地感到快乐”这件事上做到顶尖水平。

不拼命,拼的是心。这是另一个可以写好几本书的话题。在此我只讨论如何“做事”。

很显然,倘若一个人需要活出独特的东西,必然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造”活动。我把它称之为创造自己的“作品”。

“作品”可以是任何东西:一个工艺品、商品、APP、一篇文章、一本书、一幅画、一个商业案例、一次销售战役、甚至是一个温馨家庭等等。

“作品”,我的定义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倾尽心血创造的,有让别人参考、使用和欣赏的价值的实体以及思维。

「框架性方法」

有一个理论叫“一万小时定律”,大意是,如果你反复做一件事,要重复一万小时左右(每天做3个小时不间断,也要近10年),你就会成为做这件事的顶尖水平的专家。

由此也可见,想要成为顶尖水平的人,越早规划越好。书的内容不在此赘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买一本看看,书名叫《异类》。

这个理论,给了我们一个最接地气的方法。它的核心是坚持刻意练习。关于这个理论的解读,李叫兽写了《为什么你10年经验依旧平庸,他人却2年成就卓越?》写的非常好,我自愧不如。有兴趣可以搜索公众号“李叫兽”去看。

我明白这本书的“坚持刻意练习1万小时”理论以及李叫兽的解读,几乎是普通人走向牛逼的唯一框架性方法。尤其是书中说的对小孩的优势规划对具体怎么操作非常有帮助。

但我今天要探讨的是,20多岁的人如何开始?

首先,我要问一个问题:什么事情可以让已成年的人重复做一万个小时?(哪怕每天做5个小时不间断,也要5年左右)

「从喜欢的事开始尝试」

我想只能是“喜欢。”你喜欢吃零食,每天吃也吃不腻,喜欢健身的,天天举铁也不累。

然而当你问一个资质平常的普通人(参见文章开头的定义):你的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通常有两种答案:

1、会说我喜欢打球,看电影等。但是再细问,他可能没有一项真正入门的。

2、歪着头想了想,答到:我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

先说第一种。为什么会这样?

是因为你所谓的喜欢,都只是喜欢做为一个“消费者”的感觉,消费无聊时间,也消费别人智慧结晶带给你的愉悦感。

为了维持这种空虚的“愉悦感”,你不断的投入时间和金钱,直到结婚生子,孩子占据了你的生命,替代了你的梦想。

第二种,大多是心理原因。

因为成长过程中,情感表达被压抑住,看世间任何东西,都自动“屏蔽”了感性的触动,犹豫、自我保护、负面情绪占据了大脑。

不仅仅是事情,哪怕看到喜欢的人,也会在短暂的心动过后,就自卑或用理性分析给自己找“不可能”的理由。

第二种需要先解决心理原因,很大可能是成长过程“缺爱”。这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有疑问可以公众号留言和我沟通交流。

解决了心理原因后,还是会到达第一种的状态。所以,我想知道第一种状态下,如何走出来呢?

「先理解大脑」

1、人是有天赋的,有的人天生聪明,有的人天生脑子反应较慢。但是我们要明白一点,相信有天赋,但决不要相信天赋决定论。天赋只是命运的选项之一而不是全部。

2、我们相信相对天赋,但决不相信绝对天赋。相对天赋的意思是,没有全知全能的人,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都在某方面有已显现或还未挖掘的天赋。

3、如果没有绝对天赋,我们就能明白最重要的一个点:任何人的大脑最重要的天赋是:可塑性。

任何一个智力正常范围内的人,任何时候,只要你开始,花足够的时间,而且意志坚定,你可以“习得”任何知识和技能。

4、还有一个重要的点:为了尽量保持基因得以延续,大脑喜欢愉悦的回馈,不喜欢痛苦的回馈。

所以当你做一个“消费者”得到的愉悦感,回馈给大脑,会让大脑认为你喜欢做“消费者”,于是鼓励你继续。现在明白为什么你天天想拆快递包裹了吧?

要完全弄清楚大脑,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需要相信以上四点。用好这四点,就足够了。

「用好大脑」

OK,现在我们知道了大脑的四个特点。怎么用在“把某事做到牛逼”这个行动上?

前面我说过,即“把某事做到顶尖水平”其实是一种“创造自己的作品”的行动。要完成这个行动,你必须要从“消费者”转变为“创作者”。

假如你喜欢“消费”的事有:看电影、看书、打羽毛球、旅行、健身。这几项。现在要变成其中某一项的“创作者”,你选哪个?

「选择原则」

先评估野心和代价。比方说,你想要打羽毛球到林丹的水平。我只能说你勇气可嘉,在20多岁从零开始,你以林丹为目标,显然代价巨大而实现机会渺茫。

我思考过很多定目标的方法,我认为以下的最适合晚起步者:

以行业顶尖水平者为学习对象,但以“闪耀”朋友圈为第一目标。

这个方式的核心是,缩小野心:能做到让亲朋好友点赞即可。同时扩大代价:付出不亚于最顶尖水平的人的努力程度。

因为起步晚,所以大脑更需要正回馈,而亲朋好友的赞赏是最有效的正回馈之一。起步晚,更要利用好自己的虚荣心。

认识自己所有“喜好”的事。

列在纸上,不要放过任何一项。这一步要求自己,至少花一周时间,不社交,也不干别的,和自己在一起。穷尽想象,回忆过往,以及能找到的所有信息。

这么做是因为,不要让自己有“也许我真正喜欢的东西还没遇到”这样的借口。告诉自己,时间有限,没有借口。这一点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很多事很多人你放弃,是因为下意识的认为,以后还有更好的。其实真相很残酷。

从现在回溯过往,你喜欢的人都出现过几茬了,你喜欢的事也一样。

第一,把“喜好”细化标签化。比如:“电影”可以分为:影评人,编剧,艺术指导、导演,演员,摄影师,道具布景师等标签。旅行:可以分为:带团导游,定制导游,自助游,背包客,景观拓荒者等。

第二,找全这些分类标签的相关资料,寻找榜样。比如网上论坛、书籍、每个标签的历史来由、每个标签最知名的几个代表者、等,尽量找全,然后归档。

第三,清晰化每一个标签的从零到专家的过程和关键步骤。多找相关的人问,知乎上请教人,分答等付费请教人。

弄清几个问题:总共有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平均要多少时间达成?达成的标志性事项是什么?最需要的天赋是什么?

这个评估过程很重要。很多人中途放弃,是对这一点没有心理准备。做了一半才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自己坚持不了的过程。

第四,代入想象。即假设你从零开始经过每一个步骤,成为某一个标签代表的顶尖水平的专家。你最认可和接受的是哪一个?

假设时间有限,你最先考虑尝试哪一个?1234排序排好。

「一个个测试」

从最优先的开始。比如你第一优先是想做的是编剧。

成为电影编剧首先必须能看懂大部分的电影吧?必须能编故事吧?每天必须花3-5个小时看经典电影和编剧的书。

做编剧第一个阶段也许是写影评。看完一部电影,必须写一篇影评发在朋友圈或豆瓣。

记录阅读和点赞数据。每个月做一次总结,尝试半年后再看,你能否到达平均数据。至少完成第一个阶段,再评估自己是否继续下一阶段。

一个一个测试。直到找到能实现:

找到行业顶尖水平者为学习,一定时间内“闪耀”了朋友圈。

这点实现了,你要更大的目标,接下去就是关于“坚持刻意练习”的故事了。参见《异类》和李叫兽的文章。这时就像火车开了头,同时知道了终点站,惯性都会让你走很远。

「角色扮演」

在测试的时候,不要让自己有一种在完成任务的心理。而是要把自己真的当成那个标签的身份来看生活中所有东西。

比如如果你是编剧的话,你就会每时每刻有意识的记录有意思的对话。经常观察别人的神态。看到任何有特点的物品都想办法用文字描述清楚。你会对戏剧冲突本能的敏感,等等。

「创造愉悦和角色关联」

前面我说了,大脑最重要的两点:可塑性,还有喜欢愉悦的反馈。

科学家说让人愉悦的物质名叫:多巴胺。在你吃好吃的、看好看的,听好听的,摸好摸的,玩好玩的、做爱做的等等,还有适量运动时,都会产生这种让你上瘾的大脑神经素物质。

所以,经常的主动的给自己“喝多巴胺”。在完成每日的目标时,有好的进展时,达成新的成就时,等等关键时刻给自己的大脑奖励“多巴胺”。

「总有一些然并卵」

文章篇幅已经很长了,还有很多具体的细节都未写。然而我想还是打住。这个题目本来就不是一篇文章能讲完的。一篇文章也许能有一点用就足够了。

一定程度上,我们之所以是“过不好一生”的普通人,就是因为我们只是听过很多道理,但难以想清楚为什么道理是这样来的,而想清楚了却又难以执行到位。

有人可能说我限于生活条件,也有人可能说是其他因素。我敢说,也许有部分人看了文章就会想,我哪有时间去实行这样,我还要工作挣钱过生活呢。这些都是借口。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缺乏一种稀缺的能力:意志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从小成长的包括父母、家庭以及周边的综合环境的塑造。

而当你长大到20多岁时,意志力的培养你只能靠自己。靠自己去坚定的找自己人生的意义,靠自己去找人生应该持有的身份,靠自己去创造和探索利于实现自我的环境和方法来得到。

过去的时间塑造了现在的你,你现在的选择塑造未来的你。

从今往后,你是否愿意选择,每一天一睁开眼,脑子就开始为创作“作品”而转动?你是否相信,没有人百分百确定的会陪伴你一生,而你的“作品”一定会?

我觉得,一定程度上,当肉体泯灭,人们会很快忘记你的音容样貌。你留于人世间的,只有你的“作品”。

我们每天睁眼所见生活的场景里的一切,都是别人的“梦想”的产物。倘若我一生只是享用,

心何以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多岁的普通人,如何从零开始到牛逼“闪耀”朋友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xz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