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画家们
【张国荣逝世十五周年】有谁共鸣?——坚持走过自己那座独木桥

【张国荣逝世十五周年】有谁共鸣?——坚持走过自己那座独木桥

作者: 哲思艺魂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17:58 被阅读4次

“这是一双艺术家的手。”

我时常想艺术家的手是怎样的?

尤其我热爱的那些艺术家们,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一双手?

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我看到了他们中有的手纤细修长,有的结实有力,仿佛所有内心的激情和张力都汇聚到那一双手上,也有的因在生计上操劳而粗糙臃肿。

纵然我更确信,真正的艺术家凭借的是他们内心的深度、思想的高度以及感觉的广度。而不是手——它只是工具而已。

但我还是本能地“爱屋及乌”——一并热爱起艺术家的手来。由此,也热衷于观察别人的手。

人类身上,有很多器官仿佛不是器官,而是比器官更高贵、意义更丰富的“象征”。

比如,人的眼睛、手、声音(由器官产生)。

我是相信,眼睛是人本性与品德的“窗户”,手是人经历与职业的写照。

此外作为人体某个器官的“伟大的发明”,声音也许最能直接反应一个人的个性、素质和生活环境了。

眼睛、手、或者声音,它们在作为器官的基础上,传达了丰富的故事与更深的意义——来自于人的思想中枢、情感中枢与知觉中枢。

艺术家和作家,虽然称谓不同,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他们心中的美,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情感。

如果艺术家和作家的作品里看不到他自己,看不到他的审美,看不到他的思想,也看不到他的情感。那这作品绝对就不会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可以复制和仿照的。

在此借用一句话: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高更的作品、梵高的作品,在他们生前,也被认为是怪异的,难看的,那是因为他们打破了同时代人的惯性审美和惯性思维。之后,在被逐渐被理解后,他们的画作却成为了“伟大的”。

股神巴菲特他父亲一再对他说:“尊重你的感觉。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而这时候,你就更需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巴菲特说,这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教诲。

德川幕府的开创者德川家康说:过于揣测别人的想法,就会失去自己的立场。

动画大师宫崎骏在接受美国杂志《纽约客》采访时说:“我从来不考虑观众。”

甚至,国际上的时尚品牌设计师,他们设计出来的服装,也是凭着他们自己的喜好和感觉的,而不是大众的审美——大众的感觉如何,他们压根不在乎。所以往往,时尚展上的服装很多是“怪异的”“难看的”,也许并不真的丑,而是我们没理解。

如果说这世上什么样的话最不可信的,我认为是:“你压根没有天赋,你不是这块材料,你纯属是浪费时间”。——说这话的人太把自己当上帝了。

只要你真的热爱,就不要理会这样的评论,只管去做,去坚持——只要你能坚持,你就能成就任何你热爱的事物。

越是不在乎观众的艺术家和作家,他们的作品就越是个人特色鲜明。自然,被人诟病和不接纳的可能性也越大,但与之相应的是,伟大的可能性也越大。

有句类似的话如是说:伟大的作品既是群体的也是个人的。——表达了人的共性和一个人独一无二的特性。

今天4月1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哥哥”是我最爱的华人艺术家。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他用他的艺术人生阐释了:“我是我,多么特别的我”。

同样作为伟大的艺术家,画家梵高生于3月30日。他们二位的“纪念日”如此接近,不由得心生感慨。

有句诗叫“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或许用来表达这种感慨也是最好不过的。

我对梵高的热爱,其实主要是源自他本身对艺术的执着,他所经历的痛苦,以及他的心性。与其说是他的画作震撼我的,不如说是他的精神折服我的。

每一位尊重自己的感受,走过那座独木桥的人,或许都曾感叹过:有谁共鸣?

最后,借此:

致敬“哥哥”,致敬梵高,致敬一切的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国荣逝世十五周年】有谁共鸣?——坚持走过自己那座独木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yx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