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家辈出,你来我往,开启了诗歌的盛世局面。天宝元年,它是时代的低谷,文人在狭缝中生存,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一堵墙,面对现实,杜甫发声了!
李白的文学创作中很少提到家族,在这个抑商的时代,因为家人的商人身份他无法通过科举考试。但是杜甫不一样,他的作品中多提及家族,他是官宦世家。他有十分显赫的祖先第十三代祖杜预,西晋著名的政治家,文采兼备,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文章四友”之一。他的家族中有皇室血脉,因此他是自信的杜甫,浪漫的杜甫,乐观的杜甫。对于杜甫来讲,他出生的年代也是一个黄金时代,他目睹了“开元盛世”的壮观,也亲身感受到了时代的强大,接受了时代赋予他的精神、志向和胸襟。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并没有对他产生任何影响,因为他还年轻,又经过了几年的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结交了李白、高适等好友,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写下了“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远大志向。
杜甫似乎已经为出仕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在这样的时代精神感召下,在这样一种家族传统的激励下,杜甫进入长安,走向了帝国的政治中心,开始了对理想执着的追求。 现实总是残酷的,杜甫的才能被隐没,他慢慢地也走向了干谒之路,这条路上他有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良心”,谄媚权贵,但还好,他从未放弃理想。李林甫的“野无遗贤”,让杜甫无法实现政治抱负,杨国忠对君主的隐瞒,对百姓的残酷征兵,让杜甫看到了现实。科举的冤屈,仕途的坎坷,权贵的冷眼,生活的艰难,世态的炎凉,同宗的误解,使得杜甫对艰难世事的认识更加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