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家庭才会有希望。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人,家庭才会走向衰败。
人,其实是这个社会当中最大的变数。有好的贵人,家庭就能兴起了。缺乏好的贵人,而都是小人,家庭有可能富不过二代、三代。
不是所有的家人,都会做出有利于家庭的事儿。也不是所有的家人,都会为了家庭着想。在这个年头,家庭不闹矛盾,就不错了,哪还能奢求什么呢?
绝大多数的家庭,如今都矛盾重重。而让家庭有矛盾的,就是家庭的“贼”。这就应了一句哈: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我们认为外人不怀好意,所以会提防外人。却忘了一点,大部分的问题,都不是来源于外人,而是源自于自己的家人。
家进四贼,不衰也败。这几类人是家中的贼,害人又害家。
一、对外人好,而对家人不好的糊涂虫。
一个人最大的糊涂,就是把本就不多的感情和爱意,都给了外人,而没有留一丝一毫给家人。
那他们留了什么给家人呢?就是自己的臭脾气。在外人面前,喜笑颜开,满是真诚。而在家人面前,总是大吵大闹,虚伪不堪。
这些人,为什么会如此矛盾呢?其实不是矛盾,而是他们受到了一种扭曲的文化的影响——窝里斗的扭曲文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由于人们摸不透外人的底细,也不知道外人会做出什么事儿,所以他们就会选择尊重外人,对外人态度比较好。
由于人们摸透了家里人的底细,知道了家里人的脾性,也肯定家里人会原谅他们,那他们就会肆无忌惮地欺负自己人,毫不手软。
这些糊涂虫,就是家庭不和,争吵不堪的根源。只可惜,人性就是如此,要想改变,比登天还要难。
二、不希望家里人过得好的小人。
民间有句话,笑人无,恨人有。
人们都会嘲笑那些贫穷的人,而怨恨那些有钱的人。以往,这句话只适用于外人的身上。如今,这句话还适用于家人的身上。
你是这个家族的一份子,赚了不少钱,也对亲戚、兄弟姐妹热情,还帮助他们。但你的亲戚、兄弟姐妹,都希望你快点倒霉,还暗中给你使绊子。
这就涉及到“亲缘攀比”的人性心理了。对于身边人,无数人都有一个想法,自己要比身边人过得好,身边人不能比自己优秀。
你的孩子考上了985大学,你弟弟的儿子考上了大专,那你的弟弟,就不会对你的孩子有什么好的态度,还会对他冷嘲热讽,说读书没用。
这就是所谓的“酸葡萄”。自己过得不好,也希望身边人陪自己过得不好。正如孔子所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三、联合外人来争夺利益的奸人。
聪明人,都是自家事,自己人解决。用心不良的人,都是自家事,联合外人来解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父母离开后,某些亲人会跟你争夺家产。明明父母生前,就已经分好家产了,但他们不乐意,非要多拿一点。
有的人认为,我照顾父母多年,要多拿一套房子。有的人认为,我付出了不少,要多拿二十万。有的人认为,你没有付出过什么,不该拿那么多。
对此,你肯定是不服气的,也是不满的,那你就会跟他们讲道理,抗争。为了在气势上压倒你,他们就会联合外人,来向你施压,让你处于势单力薄的境地当中。
别忘了,你的亲姐妹还有丈夫,别人也想贪图利益。你的亲兄弟还有妻子,别人也不会放过捞取利益的机会。如此,家庭大战就不可避免了。
联合外人来针对自己人,等于与狼共舞,有可能害人害己害家,最后让外人得益。
四、毫无德行的长辈。
对于家中的长辈来说,可以缺钱,可以缺能力,可以缺远见,但一定不能缺德。缺德,影响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家庭的子孙后代。
有很多“苏大强式”的老人,不是这里蛮横无理,就是那里作妖,一点都没有德高望重,给后人做榜样的行为,进而导致上梁不正下梁歪。
哪怕下梁不歪,子女们也不好受。试想,又有谁能忍受做作、无德老人的一系列操作呢?越是无法忍受,子女们越是憋了一肚子气。
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忍耐力,那是有限的,超过了这个限度,人是要崩溃的。
所以,如今才会有“子女抛弃父母,后辈嫌弃长辈”的案例。不是后人不孝顺,而是前人太作妖。长辈做得不好,缺德,家风和氛围,自然就有问题了。
孔子认为,老而无德的人,乃是贼。德行,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枯荣兴衰。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