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
大人多给孩子爱,孩子才有能力爱

大人多给孩子爱,孩子才有能力爱

作者: 归燕乐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7-13 15:08 被阅读0次

    邻居家的儿子伟伟是我们社区的小明星“暖男”。这个6岁的小男孩,不仅爱笑、爱表达、还非常乐于帮助别人。


    大家纷纷向伟伟的父母取经,是用了什么法宝,养育出了如此好性格的孩子。伟伟的父母猜测说,也许是他还是小婴儿时,奶奶和妈妈照顾得比较好吧?


    婴儿时期的养育方式,能够影响和决定孩子的性格吗?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一书中,通过案例和分析,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


    书中写到:“一个成年人脾气暴躁,大致可以判断他在一岁之内的心理抚养是贫困的。”而及时到位的照应,就能帮助养育出好脾气的孩子。


    有人认为,婴儿没有情绪或者婴儿的情绪可以忽略不计。但其实,人的情绪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天就开始有了,并且在与他人互动中形成他的脾气模式,逐渐转化成较为固定的性格。


    很多人成年后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在童年的养育模式里找到原因。人早年的经历会变成潜意识,可能自己不明白,但却会影响成年后的心理活动。


    比如有这样一个男孩,表面上他可以跟别人正常交往,但是内心里,他却不想与任何人亲近,有时甚至内心讨厌每一个接近自己的人。


    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父母经常加班,两个月大他就被送到了托儿所,一待就是连续十多个小时。托儿所的老师们太忙顾不过来,于是他常被包在棉被中,长时间不能变换体位,经常哭喊。


    为防止孩子哭泣时眼泪流到耳朵里患上中耳炎,孩子的耳朵里面还经常会被塞进棉花球。


    在孩子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身边的人却没有让他感受到温暖、舒服和快乐。这也为他以后与他人沟通交流时,埋下了不小的性格和心理隐患。


    几年前,育儿圈里莫名其妙地流行起来“哭声免疫法”,具体的操作就是在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去抱他。


    要让孩子把来自大人的抱抱当作奖励:“哭的时候不抱,不哭才给抱”,以此来训练家长对宝宝的哭声产生“免疫力”,让宝宝自动放弃以哭为武器。如此荒谬的理论,竟然也有不少家长相信。


    2020年4月份,汕头一名新手妈妈在学习了“婴儿自主睡眠训练引导”后,让3个月的孩子趴睡。孩子睡着后突然苏醒,一直崩溃大哭。但这位妈妈只是不停地在训练营的群里发信息询问,却一直不去照顾孩子,最后可怜的宝宝窒息而亡。


    其实,婴儿的哭声传达的正是来自他本能的需求,冷热、饿了、睏了、疼痛或者哪里不舒服等。


    合格的家长应该通过丰富的经验,给予孩子正确的回应和照顾,而不是对孩子进行冷酷训练。这样不但容易发生意外,还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生极大的扭曲和异常,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


    所以说,养育孩子,除了让他吃饱穿暖,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抚养。心理抚养的重点则是情感抚养,即在抚养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浓厚的情感。这种情感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建立起安全和幸福的屏障,更为他好性格的养成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宝宝一睡醒睁开眼,就能看到熟悉、亲切的脸;不舒服的时候很快被抱起来,感受到身体的摇动带来的轻松;饿的时候马上有食物喂到嘴边、尿湿衣物的时候及时替换给他带来干爽和洁净……这种温情的抚育坚持一两年后,幼儿身体里的神经细胞记忆都是舒服和松快的,他的情绪自然就会平和。


    相反,一个总是在饥饿、寒冷、痛苦、哭泣中度过养育期的孩子,哪怕这种养育方式仅仅持续三个月以上,孩子也会形成自主神经系统的痛苦感受与哭喊的连接反射:只要内脏不舒服,伴随的一定是与哭喊相似的吼叫,还有四肢的愤怒表达。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会成为我们所说的“暴脾气”。


    可见,一个人性格的养成,与童年时期被养育的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
    心理抚养得当,孩子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心理滋养,内心强大,未来也更容易获得幸福。


    所以,作为陪伴孩子长大的家长们,不应该吝啬对小宝宝的爱。只有让他在养育期得到及时、富足的爱,他才能够拥有健康、强大的心理,将来才会有能力去爱自己,爱别人和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人多给孩子爱,孩子才有能力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ct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