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罗振宇老师的《逻辑思维》课程,里边讲到怎么成为少数人,说实话,我听是没有听懂的,只是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舍友,大学舍友和研究生舍友。大学宿舍里有个女孩是回民,研究生也有个回民女孩,但两人却让我感受到了极强的差异。按理说,回民女孩都遵从同样的习俗,但怎么就不一样么?
是的,就是罗振宇老师说的“非对称性”。大学舍友对自己的信仰不在意,也就是对破坏了自己信仰的后果不在意,她就遇上了非对称性风险。而研究生这位舍友呢,严格遵守身为一名回民人应该遵守的习俗,只去回民饭店吃饭,有的时候宁愿不吃也不去汉人的窗口吃饭。所以,对我们其他人来说,每次聚餐就得迎合她这个习惯,剩余五个人跟着一个回民人去回民餐馆吃饭,更有甚的是,有几个人还因为她喜欢上了某些回民餐馆的饭,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多强大。而大学那位舍友,她自己不在意,我们其他人更不在意了,聚餐从来不在乎她能不能吃,有的时候甚至忘了她是回民这个事实。她们二人的区别就很有力得证明了,如果你自己都不在意,别人怎么会在意呢?把这个里面继续拓展,
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谁还会相信你?
如果自己都不自爱,没有人会爱你。
怎么在意,相信,爱自己呢?足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哪怕你与众不同,虽比不得上屈原般得“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种境界,但也能触及一二。其次,给自己制造机会,只要其他人不在意,那你就有可能独辟蹊径,闯出一片自己的天。
今天晚上又重新看了一遍,突然发现,这款APP整体的特点就是给用户讲解那些难懂的经典有用的书,当然国内外兼有,用最通俗易懂的例子去解释书中晦涩难懂的点。“逻辑思维”这门课就是在讲解概念,用生活中的例子去解释,最终得出有帮助的方法论。
我记得我在《洋葱阅读法》里看到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读书的过程就是理解概念的过程,用生活中的例子去证明概念的实用性,然后将这个概念应用到你自己的创作中。罗老师说,大牛之所以牛,是因为他们创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概念,除此之外,这些新概念还能得到许多人的认可。
而得到这么做的初衷就是为了让用户合理利用“时间的折叠”,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得理解更有用前沿的知识。之前一直不怎么理解学习报班究竟是为了什么,觉得那些报班的人很蠢,学习是自己的事儿,老师再怎么好都不如自己用功有效。可是回过头来想想,如果这样可以的话,就完全不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了呀。后来才逐渐想明白,报班有老师指导,她们会根据她们以往教学的经验给你直接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复习计划,有效得备考策略,这些都是毫无经验的你不具备的,你只能花费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去摸索总结,最后还不知道走得这个方向正确与否。
这款APP给我开拓了很多新的领域,指引我从不同的角度看之前那些再熟悉不过的问题例子。
也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