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到谁说家里东西又多又乱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当年,第一次去我先生的单身小窝儿时的情景。
一开门,一股刺鼻的味儿扑面而来,一只小猫在脚底下喵喵叫,估计得有好几天没换猫砂了。因为住的是塔楼,房子里的光线特别昏暗,门口处一堆鞋子胡乱摊着,家里所有的平面上都摆满了东西。我扒拉出一小片儿空地,才把包放在了桌子上。先生说他本来想早上起床以后收拾一下家里的,但是一大早犯了肠胃炎,就只好以真面目示我了。
时间过得真快,现在我们的孩子都已经一岁多了,家里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孩子特别享受被他的各种玩具包围着的感觉,常玩的玩具必须触手可及,火车轨道永远都要摊开放着,喜欢的玩具,必须一眼就能看到。
眼看着孩子也要把家里的平面都摆满东西了,我决定未雨绸缪,自己先学习一下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整理身边的物品,将来教给他自己整理去!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整理好身边的物品》这本书,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整理,从分类开始,教给孩子正确的整理方法,从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开始,最终让孩子学会整理身边的物品,从而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高取 志津香,JAM网站创始人。一直致力于在报纸、杂志、书籍上宣扬“训练孩子的自立性”的理念。在各地举办了多场演讲。现任神奈川县儿童教育支援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儿童的培育和教育工作。
这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01 整理的规则
孩子喜欢乱七八糟的环境,房间里堆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令人心情舒畅的天国乐园。孩子不想收拾,这是很正常的事,训斥无法起到教育的作用。
父母应该一边示范,一边耐心的教孩子方法,指导孩子养成整理的习惯。而孩子正是从收拾身边的点滴开始,迈出自立的第一步。
02 想整理 先分类
想要将环境整理得井井有条,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①按照种类和形状大小准备分类箱;
②给箱子贴上标签,便于一目了然地知道里边装了什么;
③收拾的时候不要好大喜功,一点一点来;
④常用的物品要放到容易拿到的地方。
这样一来,孩子们完成作业后,就可以顺手将用完的东西放回分好类的箱子里去。东西好拿易放,就容易整理,不觉得费力。
03 父母需要考虑的事情
①整理前,父母要给孩子提供有助于整理的收纳方式,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认真倾听孩子的话。确定物品的摆放位置,确保整理之后可以不费力地把东西放回原位。
②物质丰富的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家里东西太多,需要断舍离。
a.辨别哪些东西需要处理掉。旧杂志,可以根据出版时间进行分类取舍,无法收纳的玩具就把它扔掉。包含美好回忆的物品,收藏到专门的“回忆箱”里。如果“回忆箱”也不能满足需求了,建议把物品拍照留念,然后把物品处理掉。
b.扔东西时,如何和旧物告别。不再需要的东西,可以卖到跳蚤市场,或者寄给回收再利用的公益团体和志愿者团体,继续发挥那些东西的价值。
在不得不处理不再需要的物品时,要教导孩子记得心怀感激,懂得珍惜。当孩子经历了这些之后,下次买入新东西的时候,就会认真思考这个东西的必要性了。
另外,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知道家里公共空间的整洁需要家人一起维护。否则的话,孩子就算在命令之下收拾了房间,也无法保持整洁。孩子自己的房间,应该在父母的示范引导之下,交给孩子自己来整理,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04 行动
①从小开始培养,就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这需要反复练习。而且,必须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作者在书中举例:美国孩子3、4岁开始,就算孩子上学忘带书本,老师也不会让孩子的妈妈送过来。养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个习惯,并不是要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后再教他,而是要从小就向他传递这个观念。
②孩子能独立完成前,父母要从旁照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孩子的成长曲线也各不相同。父母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或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做比较,应该考虑在孩子当下的成长阶段应该怎样和孩子对话沟通。
JAM网站上介绍了“成为整理小达人的作战‘三步曲’”。通过这套办法,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成为整理小达人。
如上图所示,在前两个阶段,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而在第三阶段父母要尽可能地抽离。
在孩子不断学习实践,最终能独立完成的过程中,父母学会等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提供了过度的帮助,就会妨碍孩子学会自立。要想让孩子学会自立,既需要父母有耐心,也需要父母耐得住性子。如果孩子在自己做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父母可以去帮助孩子,通过积极的话语鼓励孩子,但是绝不能去插手。
但是,如果父母省略了一些阶段,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在孩子养成习惯之前就放手了,将前功尽弃,孩子不能养成整理的习惯。
③遭遇困难怎么办?
a.检查修正,冷静地做出分析、耐心地观察,等着孩子自己去做,等待他逐渐成长。
b.强调时间点。“已经快晚饭了,赶紧收拾一下吧!”“马上要睡觉了,赶紧收拾一下吧!”善加利用这些时间点,孩子就能相对容易地接受收拾整理这件事。
c.引导孩子思考。与其命令孩子“去做××”,不如问孩子:“如果你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用这类的话语引导孩子去主动思考。
④就算采取措施也不能顺利推进
父母的态度要冷静坚定,全体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制定规则:整理的时间、负责人、执行期限、惩罚措施等。让孩子遵守规则的诀窍,就是要让孩子认可责任、承担责任。制定的要求不能过高。制定出规则之后,全家人要主动遵守,共同营造出积极守约的家庭氛围。
一旦制定了规则,就要认真遵守,孩子能看出父母的认真程度。如果父母感到疲惫,缺乏耐心,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⑤父母要清晰传达需要孩子做的事,不要有“他应该明白啊”这样的误解,要做出明确的指示,确认孩子是否真的明白,适当提示,减少误会。
⑥从整理小地方开始,找到一个突破口,让孩子积累微小的成功体验,树立自信。
记得小时候,我有很多粉粉嫩嫩、花花绿绿的小发卡、蝴蝶结之类的小玩意儿,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这些都是心上的宝贝呀!可是它们经常东一只西一只的,尤其扎双马尾的时候找不到一对儿里的另一只,是我经常要经历的烦恼。后来有一天,我发现家里的一盒饼干吃完了,我就把盒子洗干净晾干,把发卡项链玻璃球之类的都放了进去,从此再也不用急吼吼东找西找了。这大概就是我人生第一次的整理经历吧,超级有成就感!
⑦孩子做到了要表扬,没做到要重新做。
表扬时需要注意,要作出具体的表扬,而不是笼统的称赞。比如:要说“能做到xx,真是了不起!”,而不是“你真棒”。
如果孩子不能遵守约定,父母要冷静地指出孩子没有收拾整理的事实,然后用鼓励的话激起孩子的干劲。
⑧营造快乐的氛围,塑造“整洁生活”的印象来吸引孩子主动积极做整理。
05 彩蛋
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天生具备领袖气质,有的孩子性格温和,处处替他人着想。在指导孩子进行物品整理时,父母如果能考虑孩子的性格,选用恰当的语言加以引导,孩子就更容易接受。
作者书的结尾处附有一个彩蛋——一份孩子性格测试表,以及适合不同性格孩子的沟通话术,帮助父母有针对性地和不同性格的孩子进行交谈,提高沟通效率。
作者在书中一直强调: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温柔坚定的持之以恒。
06 总结
高取 志津香在《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整理好身边的物品》一书中写到:“抽屉里的东西,和脑袋里的东西是一样的。”把生活中各类复杂的信息加以整理后记在脑子里,和把东西整理好后放在抽屉里,这两件事之间存在很多相同之处。
那么当我们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我们到底在整理什么?我想,大概是我们的情绪和人生吧。我们放弃那些只是在浪费时间和空间的事物,我们收纳肆意凌乱的情绪,抚平褶皱焦虑的心情,终究是为了给心灵腾出更多自由的空间。
我们也应该教给孩子:有智慧有勇气去做选择做规划,把时间和空间,留给真正热爱的、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拥有一个清清爽爽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