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补听落下的《庄子.杂篇.则阳》后面部分,感觉这段话说的真好:
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它是说,古时候统治百姓的人,把社会清平归于百姓,把管理不善归于自己;把正确的做法归于百姓,把各种过错归于自己;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其身形受到损害,便私下总是责备自己。如今却不是这样。隐匿事物的真情却责备人们不能了解,扩大办事的困难却归罪于不敢克服困难,加重承受的负担却处罚别人不能胜任,把路途安排得十分遥远却谴责人们不能达到。人民耗尽了智慧和力量,就用弄虚作假来应付。治理人民的人天天弄虚作假,百姓怎么会不弄虚作假不虚伪呢!能力不够便作假,智巧不足就欺诈,财用不足便盗窃。盗窃行为的发生,究竟应该责备谁才合理呢?
读到这段话想到很多很多。比如像以前网上说的快递小哥受了欺负,单位老板能出来给撑腰,像老师工作中出了问题学校领导和教育局丢卒保帅……管辖的领域出了问题,反思自己,自己承担;所辖范围有了功绩,归功于所辖人众,这是道,也是教养。可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多是相反。
读着这段话,才知道原来有些事自古有之。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努力才能传承,可是一些不美的行为却是深深刻在骨子里遗传的。所以,知道这点,抱怨没用,只要愿意,只做好自己的修养就行。
这次补听落下的课,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四时殊气,天不赐,故岁成;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文武殊材,大人不赐,故德备;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
这段话是说,丘山积累了许多低矮的土石而变得高大,江河汇聚了众多的水流而变得广阔,伟大的人物并合了众多的意见才成就其公。所以,从外界反映到内心里的东西,自己虽有定见却并不执着己见,由内心里向外表达的东西,即使是正确的也不愿跟他人相违逆。四季具有不同的气候,大自然并没有对某一节令给予特别的恩赐,因此四季运行有序而没造成差错;各种官吏具有不同的职能,国君没有偏私,因此国家得以治理;文臣武将具有各不相同的本事,国君不作偏爱,因此各自德行完备;万物具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大道对它们也都没有偏爱,因此不去授予名称以示区别。
读这段话,就会想到《道德经》里面的许多话,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没有偏爱,就是最大的爱;不偏爱谁,一切才能正常运行。这是道,是天理,也是为人做事该有的准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