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在那首现代诗中写道: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何给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其中的讲究却也值得探索。随着能叫自己叔叔的人越来越多,给新生的晚辈们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是一件不胜荣幸而又意义非凡的事情。这回,我把自己有限的知识做了一次整理,谈谈对取名字的一些个人见解。侃侃而谈,满纸荒唐言,莫笑请见谅。
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原则,多少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经为孩子的名字四处奔波,上至诗经楚辞,下至新华字典,真是千金买一灵感。可能想名字的灵感也像十月怀胎吧,不到时候是不会出来的。我也曾为姐姐的小儿子思索名字,无数的词汇在脑海中闪过,感觉名字就在那里,但就是捕捉不到。人人都希望名字给孩子带来好运,带来一个好的未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等的一切期望,全都寄托在名字上了。不禁感慨,名字真有那么神奇?
结合历史思考了很多,我将起名字的思路大体分成几类,现在,试着结合历史及当下的趋势细细道来。
第一类,传统起名攻略,女《诗经》,男《楚辞》。随着国学的慢慢复苏,现代人起名字更喜欢引经据典,优雅的词汇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追本溯源,这是一件很高雅美妙的事情。如果通过现有的大数据分析,会发现,一代人的名字跟时代背景有很大的联系。譬如,解放前的常用名字——淑琴,富贵,有财,天佑,铁柱,喜旺,秀梅等。建国初期常用名字——解放,建国,爱国,国强,卫国,国庆,国栋,秀英,秀芳,秀华等。改革开放时期常用名字——刘波,王强,王军,张伟,刘伟,刘勇,孙丽,李刚等。而到了两千年之后,常用名字是——紫萱,子涵,晨曦,诗涵,子轩,宇轩,浩宇,博文,致远等等。时代在进步,名字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打下了时代的烙印。
说回诗经楚辞,确实很优雅,诸如:依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骏德——浩浩昊天,不骏其德。承宇——云霏霏而承宇。自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以上列举几个,无一不是高雅且寓意非凡。问题来了,可用不可用?回答这个问题前,得先探讨何为雅,何为俗?关于雅与俗有过无数人争论,在此我就不"参军"了,只说说自己的见解。雅,指高雅,高尚雅致。而这里指的俗,不是指低俗,而是通俗。结合名字来说,取自诗经楚辞的词汇,确实高雅,经过时间的洗礼而流传下来的词汇,具有了深刻的内涵。但有一个不得忽视的雅俗关系:从之者众则流于俗。流行歌曲之所以变得通俗,就是因为街头巷尾都传唱流行歌,这类歌曲唱的人多了就开始流行了,流行了就变得通俗了,也因为变得通俗了才能流行。少数人到高档咖啡厅边喝咖啡边欣赏音乐是高雅的,但当咖啡是所有人加班的一个提神剂,像喝水一样常备,这时候,喝咖啡就不算高雅了。言归正传,当诗经楚辞的名字所有人都用,世人的名字都一样,那也就没有高雅可言了。建议:国学不止诗经楚辞,避开最常用的诗句,还有很多可作参考,学无止境。
第二类,结合五行,应用周易的知识。这个就需要具备体系化的专业知识了,我只了解一二,只能说个大概,仅做参考。一切风水学,包括五行,八卦,其祖师爷都是《易经》中的《周易》,据说易经的其他两部分已经失传,留下来的只有《周易》,现如今他们之间可以画上等号。这是中华民族从封建社会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知识体系,有其糟粕,也有其精华。很多时候其糟粕和精华是一体的,去除了糟粕,其精华也就没有了。先不管它是否有科学依据,但既然它到了现在还有生命力,还是可以一探究竟的。
人一出生,时间点是唯一的,用年月日时记载。古时候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诸如戊戌变法,为戊戌年的变法。天干地支各取一字,从甲子到甲子,刚好一个六十年。年月日时四柱都这样记,刚好八个字,所以生辰八字是指这四柱八字。再结合这八字推算出五行(其中的学问就很大了,推演关系因学识有限,无法说明)。推算出五行属性之后,就知道缺什么了。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缺啥补啥。常用方式为增加含有五行的偏旁部首。还有一个比较讲究的,是数字0123456789也有对应的五行属性,这时候就需要了解名字中字的笔画了。大体结果就是:结合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还有字的笔画去"缺啥补啥"。明白了这一点,就大概能明白江湖术士的一些推演逻辑,其中是否可取,还得自行判定。生活中的一些老先生,对该知识体系学习得更系统,更能说出个所以然。
采用这个方式给小孩命名的,更加符合中国传统,技术含量更高,需要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够熟练驾驭。该命名方式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明太祖朱元璋给自己的后代取名字。朱元璋给子孙后代的名字定了五行规则。明朝朱氏皇族内部,从第二代——朱元璋的儿子们开始,就按照五行木火土金水的规则顺序命名(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对应各代皇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同辈的明惠帝朱允炆),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由此,可知一二
建议:用此方式起名字,父母觉得好才是真的好,不用太过苛求。
再拓展细分有点写不下去了,其他的一笔带过。诸如陶行知,用王守阳的知行合一理念,深入研究行-知-行的关系,以此来给自己命名。
既然谈到中国传统的起名,就得谈谈避讳原则了。古代避讳总则: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古时候避讳的对象有:帝王,长官,圣贤,长辈。按古时候避讳的思想,晚辈的名字不能跟长辈重名,字也不能一样。当然,这是封建社会的观点,只做了解,不一定要遵守。当下随着时代的进步,像外国取名直接跟长辈名字一样的也有不少。古代的皇帝上任后,全国上下都要避讳,有一样名字的都得改,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明白,很多史书上的人名前后有不一致,就有因为避讳而修改的。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之时,他的这两个字太通用了,全都避讳比较麻烦,很多经书典籍会被改的不像样,李世民的做法:以礼,二名不偏讳。其官号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两字不连读者,并不须讳避。意思是,只要不是世民两个字在一起的,就不用避讳。但到了他的儿子李治上台,为表孝顺,把涉及到这两个字的都给避讳了。六部中的民部,也改成了户部。还有一说法,原来观音菩萨也有叫观世音菩萨,后因避讳,大多数情况下,就叫观音菩萨了,皇权果然强大。
还有一个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避讳故事,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改名为纳兰性德。
关于避讳,也有闹出笑话的情况:以前,有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诸多例子,只为了解,现代人可以不必太多拘泥。现如今为尊重长辈,虽说没有要求,但还是会避讳长辈,很少有长辈同名的情况。有些传统,在经过历史的变迁后,有生命力的同样在流传。
还有其他一些注意事项也值得注意:名字是否太过难写?名字是否拗口?(有声调音律上的变化容易朗朗上口)名字在读音上是否有歧义?如果有方言,也考虑结合方言后是否有歧义?
最后的最后,介绍一个我比较欣赏的取名字方式,可遇而不可求。高中时期有一语文老师,名叫杨军,他给小孩取名的方式就很值得借鉴:孩子来自父母,来自父母的结合,是父母的一部分。所以,取了"军"字一部分的"车"字,还有来自妈妈的"干"字,组成"轩"字。再加一个易字,起名叫:易轩。寄予孩子的寓意:希望孩子脚踏实地,先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要想改变世界,就先从改变一扇窗开始,"轩"字有窗的意思,"易"有改变的意思。这是我比较欣赏的起名字方式,让孩子的名字组成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需要父母双方去述说。
篇末陈述:孩子的名字并不是万能的,一个好的名字只是一个来自父母期望的美好开始。后面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在成长中赋予这个名字新的寓意。教TA学会坚持,那么,TA的名字就有坚持的含义;教TA学会勇敢,那么,TA的名字就有了勇敢。教会了孩子做人的道理,这个名字就是TA这个人本身了。仅仅是名字,并不能改变什么,只是一个冰冷的名字,关键是后续赋予到名字上面的东西。或许这样,就能够找到一个温暖的名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