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主要是感想文。看过一篇大V的博文后,花了片刻细想了一下,觉得对职场和漫漫人生路有启发性的点,所以记录一下感触。
背景来自一个问题:对于打仗,该不该打,什么时候打?
战国时期,对于行军打仗,有主动进攻也有被动进攻的,主动进攻而言,得区分对手,如果形势一片大好,预估战斗力80-60及以下,肯定是可以去打的,如果战斗力伯仲之间,那就得从其他方面或者策略上去考量此次战斗的胜算,另一方面,对于被动作战,如果实力相差悬殊,唯有弃而远之,待日后再挽回损失。这就是所谓的打仗讲究兵法策略了。
商场如战场,虽没有任职过重要职位,但是换位思考的话,对于公司层面有很多重要的商业决策,在做很多决策之前,作为老板都会思考后面即将面临的状态,即走一步先三步乃至更多。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试错。对于有资本沉淀的公司而言,当市面上还不存在臆想的商业模式时,就会选择去试错,边尝试边做,慢慢逼近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印象中目前淘宝的很多模式都是成功的,但是对于一些新事物的运作,起初并不是由淘宝发起的,而一些小公司的运作也是在现有事物的雏形中曲孵化新的商机。
几年前,网上开店比较火热,很多人都在淘宝上开了店铺,淘宝算是互联网电商的鼻祖。但后面陆续伴随着京东,微商,小红书,拼多多等多样化体系崛起,竞争更加激烈。拼团购物,分享秒杀,直播开店,VR购物等新的玩法不穷,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生态。不得不说,这其中的商机和运作模式也都是在平稳的大环境支撑下越来越火,起初一个好的idea出来后,同行间互相取势造势,扩大热点为产品宣传。
现阶段头条系产品倍受追捧,已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不得不说他们的产品大多数很成功,把控了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其运作成功的背后商业模式显然经过大量数据的调研支撑。回顾头条的崛起,发现的速度让人吃惊,想14年那会儿还名不见经传,主要还是以资讯类工具进入大众视野,没同BAT看齐(其实那时候百度本可以收购头条的,到那时候又偏偏收购了91助手),头条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所以使得根深蒂固,到现如今偌大的结构体系,真有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猛发现,新浪微博似乎会被慢慢削弱的趋势,在一个庞大的成功体系支撑下,子节点会遍布整个市场,哪怕是之前很成功的产品,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市场竞争。
职场如战场,虽入职场不深,但通过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程度,重大的决定还是得三思而后行。比如职业规划来说,首先,需要对行业有一定的背景调查,分析自身现阶段所处的位置,罗列出优劣势,这样你才能有所进步。如果长期无规划调研,很大可能就会被淘汰。当面对择业时,更需要去做长期的规划,技术革新较快,你能否及时赶上班车,这都是需要结合主观和乐观因素去考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