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家校共读
今天下午和秋剑聊天的时候她说今天晚上有个和家长共读的活动,她问我是否知道这个活动。我没有印象最近有新加入的家校共读活动,于是她邀请我参加,我欣然接受了她的邀请。
我按照她的引领,到共读平台找到了“七彩江南共读吧”工作坊,看到里面有10场今晚的共读活动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共读的内容是《家庭的觉醒》之导致家长失败的原因这个主题。我大致浏览了一下,第一场704班共读的报名人数最少,于是我就加入到这个七年级的共读小组之中,领读者是小梅老师,共读席上有心诺妈妈和雨蔓爸爸,旁听席上有几位家长和学生。
小梅老师是科学老师,她声音清脆,语言表达流程,她按照流程组织我们开始共读。关于今天共读的内容,小梅的分享主要是围绕着遇到事情要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当自己的情绪没有得到善待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把自己的情绪代入到自己的沟通中,这样不利于事情的处理。心诺妈妈分享是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干预孩子的成长。她分享了自己孩子的一段经历,从这个经历她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通过自己探索的,家长的强行干预是无效的。雨蔓爸爸分享了关于活在当下的感悟,还分享了自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数学难题的过程。
关于今天的共读内容,触动我的有两点。第一个是关于卡拉和女儿的矛盾,卡拉因为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只看到孩子未完成事情所以不断地批评和指责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空间,最后导致两人矛盾升级,母女关系恶化。作为一个妈妈,这段内容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自己曾经就是因为心中的恐惧总是看到孩子的不足,要求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害怕孩子因为没有完成一些事情而无法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样的心理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支持,而是阻碍孩子无法安住在当下。
第二点是孩子总是希望被问的三个问题:
1.我被看见了吗?
2.我有价值吗?
3.我重要吗?
这三个问题太有力量了,平日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的都是孩子的行为和问题,可是我们真的看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和鲜活的生命他们本身存在的价值了吗?我们让孩子感觉到他们作为家庭成员、班级成员和任何一个组织中成员的重要性和无可替代性了吗?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始终被父母、老师和身边的人给予一种完全的信任而获得安全感,这对他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也都曾经是孩子,想一想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的父母给予自己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呢?当我们为人父母之后,我们给予了孩子自己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支持和帮助了吗?
今天的卡牌环节也特别有趣,随机配送给我的一张卡牌是一片碧绿的水面上一只青蛙的头浮在水面上,两只大大的眼睛睁得圆圆的,一只蝴蝶静静地停在青蛙的两只眼睛中间。这个画面出现在我眼睛的时候,我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词就是“好奇”。结合今天的共读内容,作为一名家长和老师,我问自己,我是带着一份好奇心陪伴孩子成长吗?还是我自以为自己是长者和老师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孩子指指点点呢?我真的比孩子知道得多吗?此刻的我回答是“不”。我必须承认我知道得不比孩子多,我也不敢充当孩子的“师者”,我只能诚实地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一起收获成长。
特别感谢小梅老师的带领,心诺妈妈和雨蔓爸爸的共读分享,也感谢旁听席上14位书友的陪伴。每一次共读我都会从书中的文字和书友的分享中获得新的思考和启发,这个过程中的体验很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