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金品卿 浅绛彩山水小瓶 清光绪
浅降彩瓷的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浅绛彩山水花鸟画缸 清
尽管大部分的浅绛彩瓷器上留有作者的款识及年款,但目前仍无法具体判定这种格式诞生于何朝何年,或像其他瓷器一样,也有一个变种和蜕化的过程。
程门 浅绛彩山水人物纹帽筒 清光绪
中国古代一个以制瓷为终身职业的窑工,如果从年轻时开始工作,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然后“择一事,终一生”。浅绛彩匠人和书画作者一样,本人的艺术地位是由个体能力在历史的发展选择中自然形成的,等级层次各有不同,个人情况也千差万别。
程门 山水浅绛彩印盒
程门是公认的浅绛彩第一大家,其艺术水平亦有清季到今的鉴赏家的肯定。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民国初年诸大名家者甚深,故所谓直追古人。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现今传世程门作品多以浅绛彩瓷为主,也有少量青花瓷器。
王少维 浅绛彩文人瓷画 清光绪
王少维活跃在同治、光绪之际,曾供职于御窑厂,擅浅绛人物、山水、亦擅写真,并以画猴称著。与金品卿并称“御窑厂两支笔”,与程门、金品卿并称“浅绛瓷画三大家”。
汪晓棠 浅绛彩山水帽筒 清
到了光绪末年,外国进口的洋彩,由于颜色鲜丽,很快吸引了景德镇的绘瓷艺人,同时也给浅绛彩画上了句号,尤其是民国之后,许多陶瓷学校、研究所和私人都致力于复烧各种彩釉。
浅绛彩山水纹盘 清光绪
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为粉彩所代替,至今景德镇也没有人能画浅绛彩。但是浅绛彩的技法与创造力并未随之消失,而是被“珠山八友”为首的彩瓷艺人在其它领域成功地继承和发展,其流风余绪至今未绝。
程门 浅绛彩山水诗文花盆 清光绪
高新田、俞子明、汪友棠属于浅绛彩瓷中创作时间长、创造力与创作数量共存共荣的佼佼者。虽不比金品卿、程门,但是也值得关注。虽然他们不站在这个艺术门类的巅峰,但鲜明的质、量齐昌特点,使其成为行业的主力。
无款任焕章浅绛彩山水帽筒 清光绪
流传至今的浅绛彩帽筒也许比任何一类器物都多,高度在40厘米左右,以圆形为主,也有六角、方形的,有的还在各面开窗作透气或装饰用。此类器通常成对摆设于厅堂,以同治、光绪年间最为流行。
金品卿款 浅绛彩山水人物纹花盆 民国
浅绛彩绘成就最高的画科是山水,往往体现了元代以来文人画中的意境,且多配以题诗。浅绛山水多取林亭一类幽静小景,点景人物用红色或青色,取其醒目。回远山则常用一层赭石一层花青,以表现层次感。
浅绛彩山水帽筒 民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在文物商店中有许多这类浅绛彩瓷器,当时许多人都不认识这类瓷器,国家博物馆和民间都少有收藏。文物店在销售中几乎是成批的低价销售。
浅绛彩山水帽筒 民国
后来,少数人意识到了它的收藏价值,开始有选择地收藏。上个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这类瓷器的认识,浅绛彩瓷的价格开始不断升温。
浅绛彩山水花盆 民国
在收藏浅绛彩瓷器时,一是要注意画面的完整性。浅绛彩瓷器是低温烧成,受彩料与烧制工艺的限制,彩料与胎釉的结合不够紧密,容易脱落,这在收藏时要引起注意;二要注意收藏名人作品,浅绛彩瓷在制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的作品艺术水平高,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