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史上出现诸多的“父子书法家”、
更是为中国艺术史写上了浓重的一笔……
他们再次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榜样的力量!
三国“大小钟”父亲|钟繇 儿子|钟会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他在楷书上的造诣极高。被后世称为“楷书鼻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着重要作用。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
对于儿子钟会,钟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劝诫,钟会最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唐张怀瓘在《书断》中称其为:“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他和父亲被人们称为“大小钟”。
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迹本于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为一英兵所劫。后辗转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窃去埋入地下,挖出时已腐烂。幸有一照片留存。明代刻入《真赏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诸篇之首。
东晋“二王”父亲|王羲之 儿子|王献之
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都是影响深远的大书法家,合称“二王”。
说到王羲之不得不提《兰亭序》。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据说真迹已殉葬。
儿子王献之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
“大小欧阳”父亲|欧阳询 儿子|欧阳通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欧阳询书法完美参合了六朝碑书,严谨工整,四面俱备,气韵生动,恰到好处,被称“唐人楷书第一”。
刻于唐贞观五年(唐刻原石拓本)大英博物馆藏
儿子欧阳通(公元625-公元691)唐代大臣、书法家,工楷书,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等。
唐龙朔三年(663)镌立,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北宋“大小米”父亲|米芾 儿子|米友仁
米芾(1051-1107),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书法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他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作品酣畅淋漓。代表作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章侯帖》等。
米友仁,北宋书法家米芾的长子,深得宋高宗的赏识。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早年以书画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应选入掌书学。工书法,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却自有一种风格。
北宋“三苏”父亲|苏洵 儿子|苏轼、苏辙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纵27 厘米 横69.5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纵31.6 厘米 横121.7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苏辙(1039年—1112年),“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才华横溢,而且其书法也颇有造诣。其书法运笔结字与其兄苏轼颇为接近,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传世墨迹有《雪甚帖》、《雪诗帖》、《车马帖》、《晴寒帖》等。
“赵氏父子”父亲|赵孟頫 儿子|赵雍
赵孟頫,字子昴,号松雪道人,南宋末元初书画家。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精通音乐,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赵孟頫 小楷《洛神赋》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赵雍,字仲穆,赵孟頫之子。绘画有父风,兼工书法,真、行、草书承家学,其书有“精妙”之称。
元 赵雍 《彰南八咏诗》(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元 赵雍 《临李公麟人马图》跋 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
明代“文家父子”父亲|文徵明 儿子|文彭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
文彭精书法,少承家学,初学钟繇、王羲之,后效怀素,自成一家。晚年全力倾于孙过庭,篆、隶最见精粹,尤精篆刻,风格工稳。善写墨竹,老笔纵横,直入文同之室。亦工山水,所作类父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