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哲学简史》——对中国哲学认知的梳理

《中国哲学简史》——对中国哲学认知的梳理

作者: 浮小福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14:43 被阅读0次
    《中国哲学简史》——对中国哲学认知的梳理

    此前选这本书,原是想做为英文读物来读的。因为书中每页都是中英文对照,又加之书的原著就是冯先生用英文写就,窃以为可以补补英文。谁曾想没读几章就被中文的译文所吸引,暂时停了看英文的部分,一口气读完了中文的全部。

    全书如书名,是对中国自春秋起所诞生的各种思想门派,演化进程,直到近代与西方哲学产生碰撞历程的一次梳理。

    正好之前读完了儒家的四书,也看了部分的春秋、诗经和老子的《道德经》。在看冯先生的这本书之前,对所谓的诸子百家是一个混沌的认识,甚至对于汉武帝为什么要废百家而独尊儒术有很大的费解。而冯先生的书刚正好解答了我的这些困惑。

    从百家思想的兴起,书中的观点认为是春秋末年封建社会瓦解,原来专为世袭在官府做事的各机构公职因此失去优待的地位,流落在民间,便开始招慕学生,办起私学。而因公职机构所司职务不同专业知识不同,所以渐渐分化为诸子百家的学说。如儒家出自司徒之官,主要游文在六经中,留意在仁义;道家出自史官;阴阳家出自羲和之官;法家出自于理官,主刑典等等。

    秦国靠法家而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但是法家学派并没能帮助秦国实现治天下的愿望。也就是我们后人常说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需要有不同的思想方法,自然到了汉朝,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推崇儒家所尊崇的仁义思想,以三纲五常做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如果仔细对比同时期其他思想门派的要旨也不难看出,儒家思想里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附合中国社会对家庭单元的要求的。特别是中国地处大陆以农为本,农业人口世代居住在同一个地区,对祖先的崇敬是胜于欧洲海洋的国家的。所以汉武帝选择儒家是社会历史的既定结果。不是汉武帝换做别的统治者,也一样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之后公元一二世纪佛教传入中国。此后儒道佛三家看似相互独立的宗教学说,却又有相互的影响。佛教接纳道家“有”“无”的思想,终发展出中国独有的禅宗派系。至宋朝,周敦颐二程朱熹至明朝的王守仁等宋明理学家又从佛教中吸收得到新儒家的理论。这点和之前听叶曼老师讲《论语》时所提到的儒家发展历史是一致的。

    看书的过程,也感概冯先生对中国哲学历史的认识之深。虽然作者有又各家学说作一一说明,但还是因为自己不曾读过这些经典著作,而不能更深理解作者所谈内容。如作者在提到《庄子》或《荀子》等书时,对比读过几遍的论语,明显有只看字不识意的感觉。也许以后看完这些书,才能更好的理解《哲学史》书中的意思吧。

    这本书看完,更加深了我之前的一个想法:中国古代的这些著作都不是孤立的,就像是一个网,交错在一起。像我之前开始看书时,开始只想翻翻论语,后来发现论语中有提到很多诗经的内容,又找来诗经看看,又发现诗经中的内容又多和《春秋》里的事件人物有很大的关联,又翻来左传和公羊传来看,总之是看书的面儿越摊越大。所以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些书都是相互交错在一起,搭建成了古人研学的结实的文史基础。

    让人挺有收获的一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简史》——对中国哲学认知的梳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qm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