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797153/92a72fe348abffe9.jpg)
之前由于工作的原因,错过了《我不是药神》在影院的上映。最近,这部佳作终于在网上播放了,我也趁着这个机会把电影给看了。影片整体对于我这个普通观众来说,我感觉是很不错的,故事讲得没毛病。看完了之后,我也想了很多。
以前老师讲心理学的时候,提到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的最底层就是生理需求,说白了就是活着就是最基本的需求。影片就讲了这么一群被疾病缠身的人,他们费尽心思,倾家荡产就只是为了能够活下去。活着就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是奢侈品一样。在疾病面前,人类还是太过于渺小,一个病就能剥夺一切。虽然现在医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人类能治愈的病还是太少,更多的时候是束手无策。
![](https://img.haomeiwen.com/i9797153/87353a52f80d4b46.jpg)
影片里的药品价格高得离谱,而患者难以承担昂贵的医药费,这成了电影的一个矛盾点。可能我自己的专业和医药相关,个人倒是能够理解药品价格高。毕竟制药公司投入大价钱来研发药物,不定高点怎么回本怎么盈利,怎么养活公司的人。我到也不是支持药品价格高,我一个普通人也希望药品价格低,每个人都能治得起病。现在很多癌症药品和进口药品都进了医保,最起码能看到电影里所呈现的情况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只是我觉得,人可能都是自私的,或者都是在追求利益。制药公司要追求产品的回报和利润,患者和家属要追究低价高效的药品和生命的延续。到头来,追求利益成了最大的恶。
电影里有句台词大概是说:穷病是治不好的。我就想,很久很久以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周遭的自然环境慢慢地淘汰掉了无法适应环境的人。随着人类进化,社会发展进步,适者生存的法则似乎仍然适应。贫富差距的出现,在我看来,逐渐替代了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就单从得病来说,富人有更好的资源,有更大概率活下去,穷人就会像电影里一样水深火热。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使人能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作用慢慢小了,社会环境的选择作用就大了。贫富的差距似乎需要考社会的一些保障制度来平衡,这可能能保证穷人不至于淘汰。但是富人仍旧拥有相对较多的资源,达到需求层次相对较高。而穷人可能相对地只能在生理需求上徘徊。前几天看一篇文章上说,未来富人可以选择修改DNA而成为超级人类,而穷人就可能会被淘汰掉,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看完后的想法有点乱,但是,就像是余华的《活着》那样,活着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能活着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活着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