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勒良
普布利乌斯·李锡尼乌斯·瓦勒良就任皇帝时已经63岁,他上台后就将37岁的儿子加里恩努斯立为共治皇帝,确实这时期的罗马已经靠一位皇帝处理不过来了。瓦勒良上台后,积极的准备军事行动,提拔了很多年轻将领,之后的许多军人出身的皇帝都是在这段时期因瓦勒良的军事政策提拔上来。这一时期,他还补完了一件皇帝德基乌斯没有做完的事情,那就是说了一半的处理基督教徒。
之前德基乌斯颁布的法令简单来说就是让全体人民宣誓自己不是基督教徒,即使可以用表演的方式躲过惩罚,仍然有将近1000人殉教,可见教会鼓动人心的魔力。瓦勒良对这项法令做了些优化,口头保证没用了,还要写保证书,也就是所有人要写一份证明书证明自己不是基督教徒,事实上瓦勒良只是看清楚了人民对基督教的态度,这也是为了讨好普通民众,他将德基乌斯的法令给优化了一下。基督教是否对罗马有危害,一直是最热议的话题,也有很多人表示不是日耳曼人消灭了罗马,而是基督教消灭了罗马,这都是看结果的结论,在当时,仅从表面看,基督教对罗马的危害就有以下这些。1.基督教逃避罗马公职,拒绝服兵役。2.拒绝承认多神教。3.脱离群众,自己拉帮结派,还要拉非信教人事入伙。所以当时明显是异类又是小众的基督教徒被罗马人视为灾难,蛮族入侵,瘟疫蔓延的源头都被扣在他们的帽子上,而且罗马人是真的相信事情就是这么回事。
只是瓦勒良和德基乌斯一样,没有时间处理国家内部矛盾,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外族入侵,即使如此,瓦勒良应该也是基督教最讨厌的皇帝排名前五。公元257年,瓦勒良明令一切基督教的行为都是违法,对应的刑罚是流放和死刑。多少人因为这项法令牺牲没有明确记录,但在罗马城的基督教主教确实在这一年殉教,另一位在迦太基的主教本有机会逃走,但是在信仰与生命面前他选择了前者,从容殉教。公元258年,瓦勒良乘胜追击,颁布了法令2.0版本,拒绝参加罗马祭祀的人员处以流放和死刑,这摆明了又是在整基督教和犹太教,额外重点说明,这项法令加入了没收财产的条例,因为罗马人发现,在自己和蛮族打仗造成国库空虚的时候,只有基督教活动还是照常进行的,他们因为逃避了国家义务可以安心的把钱省下来,这也是罗马当局第一次发现,原来搞宗教有个好处,那就是敛财。但瓦勒良还是没有把事情给做绝,不是他心软了,而是波斯帝国又来挑衅了,皇帝懈怠军事的下场历历在目,瓦勒良必须亲征解决帝国东边的问题。
波斯国王沙普尔
之前阿拉伯人菲利普和沙普尔一世签订协议,让罗马失去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控制权,之后罗马又返回西面和日耳曼人眉来眼去,波斯帝国明显醋意满满,他们在准备了15年后,做好了让罗马后悔的举动。沙普尔就是之前的那个幸运的小狐狸,如果不是小P孩皇帝和辅佐大臣双双死于军营中,他早就是另一种结局了,这次他的准备活动搞得叮当响,罗马的驻叙利亚总督不可能不知道动静,急忙报告皇帝瓦勒良。瓦勒良已经将儿子加里恩努斯设为共治皇帝,此时职责需要他们一人前往东方稳定帝国安宁,更好的选择是儿子皇帝亲征,但是瓦勒良把波斯帝国当成刷战绩对象来看待,坚持自己去平叛。
瓦勒良号称带出了7万大军,虽然实力有水分,但是面对的真·菜鸡沙普尔一世,罗马始终占据战场主动,痛扁波斯帝国看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沙普尔一世如同罗马的奥古斯都大帝,是个打仗不行,其他样样精通的主,什么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斯文人玩的事情就没他不会的。既然正面打不过,只能玩阴的了,不对,是采取智慧的手段。公元260年初,欧洲世界被一条爆炸新闻震撼到了,罗马皇帝瓦勒良被波斯国王沙普尔俘虏,波斯帝国的官媒,自媒已经霸屏这条消息,沙普尔还特别制作了一幅浮雕描述自己的英明神武,浮雕上有瓦勒良跪在马前求饶和阿拉伯人菲利普同意求和的场景,以一人之力踩两位罗马皇帝在脚下,这成就无人匹敌。
这次成功的斩首行动过程不明,有人认为是沙普尔利用和谈机会诱骗瓦勒良,然后一网打尽,不管如何,结局是真的。罗马立国超过千年,死于前线军营的皇帝有马可·奥勒留和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德基乌斯父子死于日耳曼战斗中,另一个差点被生擒的最高指挥官是共和时代的三巨头克拉苏,被俘虏的皇帝瓦勒良是第一个。这一事件对罗马人的精神打击远远高于物质层面,基督教徒又开始发挥想象力,把瓦勒良的囚徒生活描述的向大宋的徽钦二帝一样,实际上波斯是文明帝国,也没有虐待70岁的老头子,最终瓦勒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自然去世。与皇帝一起被俘虏的其他官兵成为了波斯建筑工地的头子,将罗马发达的建筑业在波斯生根发芽,他们建造了著名的“贡德沙普尔”,从建筑的精致程度看来,这些罗马官兵还真是在用心在建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