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经也有着很不错的大家族,在而立之年也不过是普通的人,喝酒、出海、玩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夫妻感情也不错。
李的丧、挫败感、负罪感,是深入骨髓的孤寂,他远走波士顿是为了躲避忧伤的曼彻斯特。不过,家乡不会放过他。
那场大火之后的 N 年,李的大哥乔的"猝死"注定来临,李必须回到家乡,担任侄子帕特里克的监护人。这是难以完成的任务,李自身便是伤痛的移动人偶,何况再加一个 16 岁的半大小子。两颗破碎之心遭遇,并不一定可以相互维稳,而是彼此隔膜,试图靠近,如同刺猬一样不得拥抱。《海边的曼彻斯特》给出的现实视角,残忍而悲哀,尽可能的去掉传奇性故事的讲法,现实不是童话也不是特稿,李和帕特里克还需要在明天生活,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去做。帕特里克比父亲活的时候更加忙碌,排练、修船、泡妞,最终他也不免情绪崩溃——当他看到冰箱里的冻鸡,便想到还在冰柜里的父亲尚未下葬。即使那么多年过去了,李的过去依然尚未下葬,他的心情还是在坚硬的冰、海边的风和泥泞的春天之间。
"原谅自己"究竟有多难,看看李就知道了,无论他是不是虔诚的基督徒,还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当自己扪心自问时,拷打自己的实锤,分明会给出确凿无疑的答案。答案不在风中飘扬,沉重的侥幸,轻盈的火苗,生者的忧伤,与光明、温暖、社交统统绝缘。《海边的曼彻斯特》通过诸多琐碎的细节来表达李的"拒绝与过去和解,他自觉与过去和解是对"那个事件的错误"的背叛,终身背负着十字架。"那个事件",是李无法承受的重,他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过好下半生",他忠诚的以本能的面目活着,废柴一样。他的处事方式,路人、观众和心理学家也许都可以给出很多更为积极的办法,但是对于这个具体的、活生生(即便是死气沉沉)的人来说,都未必有效,毕竟我们不能代替他人生活,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在遭遇重大事件之后,谁也不能说都可以甩开纠葛,过上余生之中最佳的如愿以偿的人生,《海边的曼彻斯特》中那么多不自然的关系,反而是接近生活本身的。
我们听过那么多令人心碎的故事,而这部电影描绘的就是心碎本身。
我见过嚎啕大哭歇斯底里的放纵,没见过如此平静压抑孤独的绝望。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铲雪,一个人喝酒,一个人走在大街上,Lee好像只是一个潦倒的普通中年单身汉而已。只是越看下去越不对劲,Lee平日寡言少语,鲜少与人接触,却在酒吧因为陌生人的注视大打出手;他单身帅气,有一对迷人的蓝眼睛,却在面对示好搭讪表白时装傻充愣回避畏缩;他工作勤勤恳恳,修理技术熟练尽职,却似乎毫不在意老板的苛刻要求,自身权益的被剥削;镇上人人都有家人,亲戚,朋友,想要联系或正在联系的人,他却离群索居,孤零零地好像与外界断绝了联系一般。
人是群居动物,大部分人都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融入社会,热爱世俗的烟火气。不同于无欲无求追求心灵上的超脱的隐士,Lee更像是一个自我惩罚的苦修士,拒绝感情,拒绝物质,拒绝更好的生活。他背负着什么,对未来没有一丝期盼,孤独一人,踽踽前行。
这伤疤一定存在了很久。白茫茫雪地知道,宁静大海也知道。就像是顽固的关节炎,外人看着并无二致,只有自己知道,每到下雨天就疼得发抖,这疼痛也只能自己受着,慢性的,缓缓腐蚀,别人安慰着一定会好起来的,你却知道它永远也好不了。
美好的时光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其不可追,不可复,不可期。
哥哥Joe的逝世引发一系列波澜。在与律师交接后续事宜时,对于回曼彻斯特照看侄子这件事Lee那么抗拒,那么无措,往昔与现实交替,他的秘密终于被我们所知。
原来他曾有个幸福美好的家庭,他曾是三个孩子的爸爸,他曾热情洋溢交游甚广。那柔软的令人眷恋又小心翼翼埋藏害怕触碰的过去。
Lee无意的疏忽酿成了悲剧,一场大火摧毁了一切。他从此背负着三条性命,与往日幸福告别,踏上自我赎罪之路。警察的谅解,邻居的同情,他都不需要,心灵一旦烙上了枷锁,只会愈发沉重。
美好时光易逝,只是沉浸在时光中的人无法预知,世事无常,一旦命运向你伸出手,无力反抗。一点点微小的疏忽酿成大祸,美好戛然而止,人总要在失去后才懂得何为重要,只是有的失去代价太大,且无法弥补,世间并无后悔药。
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Lee 看着侄子Patrick,好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
Lee失去了哥哥,Patrick失去了爸爸,两人的关系因为同一个人而紧密了起来。照看侄子对于Lee来说,是期待又害怕的,他期待重新成为一名父亲,弥补不能看着自己孩子长大的缺憾,又害怕回到曼彻斯特,回到那个阴影中去,害怕缺乏照看孩子的能力。
少年不识愁滋味啊,就连生死,也是懵懵懂懂。电影实在太过真实,演员的演技又炉火纯青,亲人的离去宛然真实生活。十六岁的男孩子一开始并不懂得父亲离去意味着什么,照样和朋友聊星际迷航,和女友腻腻歪歪,留叔叔在隔壁尴尬,后来终于在冰箱看到冰冻时后知后觉,情绪崩溃的时候还好有温柔的叔叔陪伴,该长大了啊小男孩。
Lee其实是个非常温柔的人啊,在侄子难过时焦急地陪在旁边,为侄子泡妞强迫并不想留下的自己留下,理解男孩子青春期的各种叛逆行为,当他注视着Patrick时,是不是也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一样的顽皮,一样的热情,一样的懵懂。
男孩子给这颗破碎的心带去了活力,当人长期陷入泥淖自我折磨时,有什么比别人需要你更能振奋精神的呢,若收养侄子能带给Lee一点点快乐和解脱,那太好不过了,或许,这也是哥哥把监护权指定给弟弟的用意吧。
比悲伤更令人悲伤的,是空欢喜。
我们都期待着Patrick给Lee带来的改变,我们都相信着电影会走向时间治愈一切好起来的皆大欢喜结局,我们都忘了这是一部现实向的电影。
当Lee已经准备做出改变,在令他心碎的曼彻斯特找工作重新生活,现实是人们只记得他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不愿伸出援手;当他终于接受自己是侄子的监护人身份时,又一次疏忽让他看清自己并未做好准备,也从未放下过去;当Patrick愿意跟着叔叔搬到波士顿生活,叔叔却又退缩了回去,他的伤疤还在痛。
放下,原谅,改变,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能轻易从往事挣脱的人,要么是心肠坚硬,要么是意志极为坚定,若Lee真是这样的人,也不会苦苦自我折磨,自我放逐了这么多年。
社会对一个人的偏见一旦形成,伤害巨大,所谓的第二次机会也很难获得,曾经犯了错的人啊,一旦被贴上评价不好的标签,想要被社会接纳更是难上加难。
若往事从未随风,破碎的心要如何完整。
你我亦有艰难时。
总是期待时间治愈伤痕,只是旁人已各自有新生活,长情的人扛着十字架自我惩罚,若自我内心并不想要被原谅,被治愈,那么永远不会被原谅,被治愈。已经破碎的心,再怎么拼也会有伤痕,只是任由其破碎,还是拼一拼,都是自己的选择。
选择自我折磨又何尝不是对现实的逃避呢,逃避过去的错误带来的伤害,逃避那个自私懦弱的混蛋自我,伤疤啊,若一直捂着,是永远也好不了的,人生从来只有一次,回不来头,往事也从未随风,真正给予治愈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如果一个深陷泥淖的人,在痛苦后悔中曾经获得过他人的关怀,我想,也能令那颗破碎的心温暖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生活会好起来吗?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生活继续向前,沉湎于过去,还是忍痛前行,这选择在自己。
他蜷缩着身子,颈椎佝偻着、眼神躲闪着、也没找到多么坚硬的外壳,就这么过着平凡的后半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