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作业

作者: 九越初一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17:36 被阅读0次

1. 分析最近读过的两篇好文章,一长一短,分析它的使用到的架构方法有哪些?(时间线?单线,复线,网状还是啥…地点中心?人物中心?蒲公英吗……叙事中顺倒插?

2. 自己写一篇中篇小说的结构提纲,用鱼骨刺的结构,画出图就可以,不用真的写出来。

3.写一篇1000字的小短文,提前想好结构,然后再写成型

1、最好的两篇文章一长一短

长文: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架构方法是按照单线时间线进行的,从幼年时期,一直写到五十多岁。以自己的悲惨的工作经历为中心,展开写出来当时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文章是顺叙的写法,其中有倒叙和插叙。

短文:拾遗《都在写钟南山,我说说他的父亲钟世藩吧》,这篇文章应该是按照复线的时间线进行的,在写父亲人生轨迹的同时,穿插着儿子的人生轨迹。

文章开头是倒叙,先写了钟南山在父亲墓碑前的一幕,然后似按回忆的方式,写了父亲的一生。

2、

主线:小渔村里一个不爱说话的9岁男孩,在遇到一个白蛤蜊之后,为了送它回家,被白蛤蜊赐予了神奇的宝物后,历经磨难,最后回到了白蛤蜊的家,原来蛤蜊只是隐身的地方,事实是一个隐秘小岛上的公主,他们一起幸福生活在这里。(哈哈哈,这就是小时候看的童话故事吧。)

鱼骨刺就是人在这一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事情,打怪升级的成长过程,以及他和公主之间的情感。

3、

你只知道戚继光是抗击倭寇的名将,不知道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一场大雨过后,航拍司马台长城,一派云雾缭绕的景象,长城在如烟的白云中,若隐若现,尽显云海奇观。

司马台长城在北京密云,紧邻古北水镇,依山势的险峻而修建,被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评价为"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堪称中国长城之最。"

这段长城始建于明朝朱元璋皇帝时,但是一直以来修筑的比较简单。

在明朝隆庆二年时,明穆宗朱载垕非常重视军事建设,特命戚继光为总兵,在蓟镇修固长城。

戚继光被人熟知的身份是一位抗击倭寇的名将,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不仅是名将,更是一位军事装备发明家。

他的发明创造,为军事上的攻击和防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01、戚继光发明了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防

戚继光在修固城墙的过程中,又增加了一项发明,修建了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有着强大的实战效果。

空心敌台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分,用条石砌成和城墙一样的高度,稳固基础。

中间部分则是空心的,用砖墙或木板之间的材料,修成拱形,这样就有了巨大的空间,可以让士兵在这里休息,也可以存放粮草兵器。

上面的部分,有的修成楼橹,就是中部的上面修建成有屋顶的小房子,这样,士兵站岗放哨时,可以遮风挡雨;有的修成平台,可以放狼烟,发信号。

戚继光从实战中总结出经验,赋予敌台更完美的使用功能,让敌台基础稳固,上路可攻可防,中路可存储可休息。

他不仅通过实践创造式的发明了空心敌台,还发明了很多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方便的武器装备。

有实践有理论,才能将更好的创造用在现实中。

02、戚继光创造“鸳鸯阵”,因地势而形,提高战斗力

戚继光曾带兵在浙闽沿海抗击倭寇。那里的地势基本上都是山陵沼泽,道路崎岖难行,大部队在这里行动时,很难施展。

倭寇的作战方式偏好短兵伏击,当大部队遇上小股倭寇时,行动明显迟缓,很容易吃亏。

戚继光深思熟虑过后,想到了一个克敌的好办法。

以12人为一个小队,队长打头,第一排跟随队长身后的是2人,拿着盾牌,用来阻挡敌人的重箭,掩护后面的队友。

第二排再跟上2人,拿着狼筅,一种以3米长的竹子削成带尖的武器。可以帮前排队友刺杀敌人,也可以保护后排队友,免受敌人的伤害。

第三排安排4人以长枪为武器,分开两边,保护前排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第四排2人,使用短刀,在长枪手失手时,上去补刀。

最后跟着的那个士兵是伙夫,平时给做好吃的,行军时可以放哨。

这个阵形,因为互相结伴,互帮互助,被亲切的称为“鸳鸯阵”,阵形的灵活机动,很好的压制住了倭寇的突袭,这个阵法曾给予倭寇以毁灭性的打击。

这是戚继光,在实践中,针对敌人的进攻方式发现的有效战斗方式。

如果一味的蛮干,那只会让自己的队伍受到伤害。针对实际,想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办法。

03、戚继光改良武器装备,用来克制敌人

倭寇使用倭刀,很锋利,经常将明军的战刀砍断,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没有武器,会变得很被动,战斗力也会下降。

戚继光面对这个情况,开始研究倭刀,改良自己的军刀,克制对手。

他加大军刀的刀刃弧度、缩小刀刃的宽度,在刀尖处带上一个弯起的钩。

这把大刀,处处克制倭刀,提高了明军的战斗力。

现在国家博物馆里还收藏着戚家军刀。

俗话说,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怠。想要知彼,那就得深入去研究彼方实际运用的方式方法。

结合这样的实际,才能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戚继光在实际的战斗中,研制出了克敌的各种实用方法,是一个军事发明家。

其实,这也无形中在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不能逃避,那样,终将一事无成。

只要用心去做,像戚继刀拆解军刀一样,把困难化整为零,个个击破,定能将困难打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五次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uufktx.html